百词典

《子夜歌 其五》

时间: 2025-04-25 18:23:42

诗句

荡舟芙蓉池,红颜在池水。

侬与芙蓉花,有何不相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23:42

原文展示:

子夜歌 其五
作者: 李攀龙 〔明代〕

荡舟芙蓉池,红颜在池水。
侬与芙蓉花,有何不相似。

白话文翻译:

在芙蓉池上荡舟,映在池水中的红颜美丽动人。
我与这芙蓉花,有什么不同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荡舟: 划船,泛舟。
  • 芙蓉: 指荷花,象征着美丽和纯洁。
  • 红颜: 形容年轻女性的美丽容貌。
  • : 我,古代汉语中自称的用法。

典故解析:

  • 芙蓉花自古以来被视为美的象征,常与女子的美貌相提并论。诗中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美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攀龙(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咏物、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子夜歌》是李攀龙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子夜歌 其五》通过简单的画面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完美结合。诗中描绘的“芙蓉池”和“红颜”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荡舟于芙蓉池中,眼前的景色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共鸣,仿佛自己也与那美丽的芙蓉花融为一体。

诗中的意象极具表现力,芙蓉池代表着美丽与宁静,而“红颜”则是青春与活力的象征。两者之间的对比,揭示出诗人对自身美的认同与对自然美的向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荡舟芙蓉池”描绘了诗人在美丽的芙蓉池上荡舟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 “红颜在池水”则让人联想到水中的倒影,美丽的女子与自然交融,形成一种和谐的画面。
  • “侬与芙蓉花,有何不相似”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美的自省,认为自己与自然中的美丽花朵并无二致。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红颜”比作“芙蓉花”,强调自然美与人美的和谐共存。
  • 对仗: 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的感悟与自我认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青春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池: 代表了自然的美丽与纯洁。
  • 红颜: 象征着青春和美丽。
  • : 反射出生命的流动和时光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荡舟芙蓉池”中的“芙蓉”指的是什么花?

    • A. 玫瑰
    • B. 荷花
    • C. 菊花
  2. “红颜在池水”是指什么?

    • A. 诗人的容貌
    • B. 自然景色的倒影
    • C. 以上皆是
  3. 诗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时间的无奈
    • B. 对美的赞美与自我认同
    •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攀龙的《子夜歌 其五》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我认同,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李攀龙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多镇对月感怀 晚发京口 清平乐 早春 画堂春 点绛唇 挽陈衍死敌 永年官署思亲 重叠金 惜别 和许静馀先生闭户吟 其二 和许静馀先生闭户吟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生字旁的字 蕃援 龠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方结尾的成语 侃爷 奔走呼号 山高路远 跳跃纸上 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见如故 韬形灭影 鱳得 香火不绝 见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全躯保妻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