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2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23:42
子夜歌 其五
作者: 李攀龙 〔明代〕
荡舟芙蓉池,红颜在池水。
侬与芙蓉花,有何不相似。
在芙蓉池上荡舟,映在池水中的红颜美丽动人。
我与这芙蓉花,有什么不同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攀龙(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咏物、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子夜歌》是李攀龙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
这首《子夜歌 其五》通过简单的画面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完美结合。诗中描绘的“芙蓉池”和“红颜”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荡舟于芙蓉池中,眼前的景色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共鸣,仿佛自己也与那美丽的芙蓉花融为一体。
诗中的意象极具表现力,芙蓉池代表着美丽与宁静,而“红颜”则是青春与活力的象征。两者之间的对比,揭示出诗人对自身美的认同与对自然美的向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的感悟与自我认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青春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荡舟芙蓉池”中的“芙蓉”指的是什么花?
“红颜在池水”是指什么?
诗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攀龙的《子夜歌 其五》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我认同,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