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子夜四时歌 其三 秋》

时间: 2025-05-02 14:48:08

诗句

人言秋日短,侬爱秋月光。

邀郎解衣坐,肌肤如雪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8:08

原文展示:

人言秋日短,侬爱秋月光。
邀郎解衣坐,肌肤如雪霜。

白话文翻译:

人们说秋天的日子很短,但我却喜欢秋天的月光。邀请爱人一起解开衣服坐下,肌肤如同雪一样的白皙。

注释:

字词注释:

  • :我,指代说话者。
  • 解衣:脱去衣服,表示轻松自在的状态。
  • 肌肤如雪霜:肌肤白皙如雪,形容女子的美丽。

典故解析:

  • 秋日短:通常指秋天的白昼时间较短,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感知。
  • 秋月光:象征着清冷而明亮的月光,常与思念、宁静的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应麟(1551年-1602年),明代文学家、诗人,工于诗文,尤其擅长于词。其作品常以清丽婉约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秋天,诗人借助秋月之美,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及对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子夜四时歌·其三秋》是一首反映秋天情绪的诗作。诗的开头用“人言秋日短”引入,表现出对秋天的短暂与美的感慨。接着,诗人以“侬爱秋月光”表达了自己对秋天月光的热爱,不同于世俗的看法,展现了个体情感的独特性,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敏感和深情。

“邀郎解衣坐”则转向了人际关系,似乎暗示着一种亲密的情感交流,诗人在月光下与爱人共享宁静的时光,体现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情调。最后一句“肌肤如雪霜”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貌,也增添了几分清冷与梦幻的感觉,使整首诗在柔和的月光下显得更加迷人。

整首诗简洁而深情,传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理解和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人言秋日短,侬爱秋月光”:表现了对秋日短暂的感叹,转而对秋月的倾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 第二联“邀郎解衣坐,肌肤如雪霜”:通过邀请爱人一起享受秋夜,体现了亲密关系,最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肌肤如雪霜”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 对仗:第一联与第二联的结构对称,形成了平衡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体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日:象征短暂与凋零,也可引申为人类生命的脆弱。
  • 月光:代表宁静、美好与思念,常引发诗人的感伤与遐思。
  • 肌肤如雪霜:传达了美的意象,象征着纯洁与无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侬”指代什么?

    • A. 她
    • B. 我
    • C. 你
    • D. 他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哪个季节的情感?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3. “肌肤如雪霜”中“雪霜”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皱纹
    • B. 美丽
    • C. 伤痛
    • D. 冷漠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为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结合秋月与兄弟情,体现了深情厚谊。

诗词对比:

  • 胡应麟的《子夜四时歌·其三秋》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后者更多表现孤独的情感。两者均用月亮作为中心意象,但在情感表达上却有显著的不同,前者温馨而浪漫,后者则充满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胡应麟诗文集》

相关查询

留题授上人曲肱斋 南都二首 其一 赠别杨元素 太和杂题二首 其一 谒志公塔作二首 谒志公塔作二首 南都二首 立秋日九龙沟观莲 鄜城春望 太和杂题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凤附龙攀 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视同儿戏 海轮 一刹那间 包含卜的成语 边旅 亅字旁的字 缠袋 己字旁的字 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分子 言芳行洁 司空眼惯 又字旁的字 自然现象 香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