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5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1:50
渡横溪
百尺沧浪两岸沙,
肩舆徒涉步欹斜。
溪声犹带夜来雨,
山色渐分云外霞。
岸半断林开鸟道,
水边疏生近人家。
尘埃何处寻真境,
试农寒流认落花。
这首诗描绘了横溪的自然景色。两岸的沙滩高达百尺,肩上的轿子空荡荡地走在倾斜的路上。溪水的声音依然带着昨夜的雨声,山的颜色渐渐在云外显露出霞光。岸边半截的树林打开了一条鸟儿的通道,水边稀疏的植被靠近人家。尘土飞扬之处,哪里能够寻找到真正的境界?不妨在农田的寒流中,去辨认那些落下的花瓣。
本诗中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真境”可以联系到道教文化中对自然和理想生活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渴望超脱世俗纷扰,回归自然的心态。同时,诗中运用的自然景象也体现了宋代诗人崇尚自然的情怀。
作者介绍:李弥逊,字子岳,号岷山,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一个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渴望在纷繁的世事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和真实。
《渡横溪》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开篇以“百尺沧浪两岸沙”展现了横溪的壮丽景色,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描绘了溪流的声音和山色渐变的景象,将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意境。
诗中“尘埃何处寻真境”一句,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感受到世俗的繁杂与真境的遥远,似乎在追问如何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最后一句“试农寒流认落花”则以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结束,暗示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悟。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样,既有雄伟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生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思考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百尺沧浪”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高山
B) 辽阔的水域
C) 繁华的城市
D) 密林
“尘埃何处寻真境”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满足
B) 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C) 对自然的无奈
D) 对过去的怀念
“肩舆徒涉步欹斜”中的“肩舆”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交通工具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山水景象
D) 一种生活方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