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渡横溪》

时间: 2025-05-04 03:51:50

诗句

百尺沧浪两岸沙,肩舆徒涉步欹斜。

溪声犹带夜来雨,山色渐分云外霞。

岸半断林开鸟道,水边疏生近人家。

尘埃何处寻真境,试农寒流认落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1:50

原文展示

渡横溪
百尺沧浪两岸沙,
肩舆徒涉步欹斜。
溪声犹带夜来雨,
山色渐分云外霞。
岸半断林开鸟道,
水边疏生近人家。
尘埃何处寻真境,
试农寒流认落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横溪的自然景色。两岸的沙滩高达百尺,肩上的轿子空荡荡地走在倾斜的路上。溪水的声音依然带着昨夜的雨声,山的颜色渐渐在云外显露出霞光。岸边半截的树林打开了一条鸟儿的通道,水边稀疏的植被靠近人家。尘土飞扬之处,哪里能够寻找到真正的境界?不妨在农田的寒流中,去辨认那些落下的花瓣。

注释

  • 百尺:形容高度,意为一百尺高。
  • 沧浪:指河流或溪水,这里形容水流的辽阔。
  • 肩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通常由人肩扛的轿子。
  • 徒涉:空手走过,意指没有任何工具或依靠。
  • 欹斜:倾斜的样子。
  • 溪声:溪水的声音。
  • 夜来雨:昨夜下过的雨。
  • 山色:山的颜色或形态。
  • 云外霞:云层之外的霞光,指日出或日落时的美景。
  • 尘埃:这里指的是世俗的尘土,象征繁杂的世事。
  • 真境:真正理想的境界。
  • 农寒流:形容农田的寒流,可能指春寒或秋寒。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真境”可以联系到道教文化中对自然和理想生活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渴望超脱世俗纷扰,回归自然的心态。同时,诗中运用的自然景象也体现了宋代诗人崇尚自然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字子岳,号岷山,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一个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渴望在纷繁的世事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和真实。

诗歌鉴赏

《渡横溪》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开篇以“百尺沧浪两岸沙”展现了横溪的壮丽景色,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描绘了溪流的声音和山色渐变的景象,将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意境。

诗中“尘埃何处寻真境”一句,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感受到世俗的繁杂与真境的遥远,似乎在追问如何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最后一句“试农寒流认落花”则以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结束,暗示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悟。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样,既有雄伟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生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尺沧浪两岸沙:描绘了横溪的壮丽场景,水流宽广且两岸沙滩高耸。
  2. 肩舆徒涉步欹斜:用轿子比喻人在行走,暗示旅途的艰辛和不易。
  3. 溪声犹带夜来雨:溪水声中带有雨后的清新,体现了自然的生动。
  4. 山色渐分云外霞:山的颜色在云的映衬下变得愈加绚丽,显示出自然的美妙。
  5. 岸半断林开鸟道:树林的开口形成鸟道,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6. 水边疏生近人家:水边稀疏的植物靠近人家,展现出人居环境的自然气息。
  7. 尘埃何处寻真境:思考在尘世中如何寻找到真正的理想境界。
  8. 试农寒流认落花:在农田的寒流中去辨认落花,暗示对生命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感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溪声”和“山色”,形成和谐的音乐感。
  • 比喻:将轿子与步行相对比,反映出旅途的艰辛。
  • 拟人:溪水的声音仿佛带着前夜的雨声,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思考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沧浪:象征辽阔的水域,代表自然的广袤。
  2. 肩舆:指代人们的生活状态,隐喻人生的旅途。
  3. 鸟道:象征自由和自然的生机。
  4. 尘埃:代表世俗的烦杂与生活的琐碎。
  5. 落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暗示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百尺沧浪”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高山
    B) 辽阔的水域
    C) 繁华的城市
    D) 密林

  2. “尘埃何处寻真境”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满足
    B) 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C) 对自然的无奈
    D) 对过去的怀念

  3. “肩舆徒涉步欹斜”中的“肩舆”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交通工具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山水景象
    D) 一种生活方式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李弥逊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
  • 《春晓》:两者均有清新的自然描绘,但李弥逊在时间流逝的反思上更为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李弥逊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人送岩桂二首 归括苍和杨嗣之吏部烟雨楼韵四首 其四 诸葛孔明 辛亥春夜雪忽积竹松欹折过半 和潘倅新溪七首 癸卯冬解官三山归双溪自南而北路傍梅花经月 积日 雨霁立门外见万山葱翠如颇自喜得独占山居之 九日寄杨方叔 雪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见字旁的字 异宝奇珍 臣字旁的字 喷涂 阜字旁的字 丢眉丢眼 腓肠肌 草字头的字 氏字旁的字 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何的成语 朱轮华毂 无涯无际 丹魄 花点子 狂花病叶 道路指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