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1:32
西溪子
作者: 陈洵
有客江南归也。
梨雨一襟沾洒。
惜春宵,弦不语。
人何处。
蜡泪啼红天曙。
依旧锁妆楼。
碧云愁。
有位客人从江南归来,
沾湿了一襟梨花细雨。
春夜令人惋惜,琴弦上没有声音。
那人此刻何在?
烛泪流淌,映红了天边的曙光。
妆楼依旧锁住,
碧蓝的云彩令人忧愁。
“惜春”一词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现对春天短暂之美的珍惜,常常与离别、悲伤等情感相联系。诗中提到的“蜡泪”则常见于描写离别或思念的场景,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亲人的思念。
作者介绍:陈洵,清代诗人,致力于词曲创作,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见长。其诗风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天,诗人可能正经历离别或思念之情,借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情感,反映了清代社会对自然美和人情的重视。
《西溪子》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抒情诗。诗人在短短几句中,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深度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怀。开头“有客江南归也”引出主人公的归来,暗示了重逢的期待,而接下来的“梨雨一襟沾洒”则营造了一种细腻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梨雨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春天的一种短暂美丽,使得人们在享受这份美好时光时,心中又多了一份惋惜。
“惜春宵,弦不语”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琴弦没有声音,仿佛在表达一种无声的失落与孤寂。接下来的“人何处”,让人感受到一种对逝去时光的追问与渴望,诗人似乎在寻找逐渐远去的身影。最后两句“蜡泪啼红天曙,依旧锁妆楼。碧云愁。”则是情感的高潮,蜡泪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悲伤,妆楼的锁闭又让人感到一种难以释怀的无奈与愁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人心的惆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与人心的惆怅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思索,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测试:
“梨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温柔
C. 夏天的炎热
诗中“弦不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激动
“蜡泪啼红天曙”中的“蜡泪”代指什么?
A. 祝福
B. 眼泪
C. 甜蜜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