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3:19
春雨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花尽春犹冷,羁心只自惊。
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
扰扰成何事,悠悠送此生。
蛛丝闪夕霁,随处有诗情。
春天的花儿已经凋谢,而春天的寒意依旧让人感到冷清,心中惆怅不已,无法安宁。孤独的小黄莺在长日里啼鸣,细雨打湿了高耸的城墙。心中烦扰不已,这样的情形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时光悠悠,似乎在无尽地流逝。夕阳初霁,蛛丝闪烁,随处都弥漫着诗意的情感。
陈与义(约1090年-1131年),字方回,号澹斋,宋代诗人,出生于浙江。其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以景衬情,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思考。陈与义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思。
《春雨》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势衰微,社会动荡,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慨。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凋零与个人内心的孤独,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索。
《春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浓厚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以“花尽春犹冷”引入,直接表达了春天结束后的寒意,暗含了生命的无常和逝去。接着提及“孤莺啼永昼”,通过孤鸟的啼鸣,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高城与细雨的结合,勾勒出一种萧瑟的氛围,细雨打湿高城,仿佛一切都在流逝中变得模糊。
“扰扰成何事,悠悠送此生”一句,更是将诗人的烦恼与对生命的感慨升华。时间的流逝似乎让人迷失,生活的意义在不断地探寻中变得模糊。最后一句“蛛丝闪夕霁,随处有诗情”则为整首诗带来了一丝生机,夕阳下的蛛丝闪烁,象征着在纷扰的生活中依然存在着诗意与美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不仅描绘了春雨的景象,更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艺术性。
整首诗通过春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性的思索。
《春雨》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陶渊明
C. 陈与义
“花尽春犹冷”中的“犹”意思是?
A. 依然
B. 绝对
C. 偶然
诗中提到的“孤莺”象征什么?
A. 欢快
B. 孤独
C. 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