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0:21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泊舟华容县,湖水终夜明。
凄然不能寐,左右菰蒲声。
穷途事多违,胜处亦心惊。
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
阿瞒狼狈地,山泽空峥嵘。
虽弱与兴衰,今古莽难评。
腐儒忧平世,况复值甲兵。
终然无雨策,白发满头生。
我停舟在华容县,湖水在夜里依然明亮。
心中凄凉难以入眠,耳边不断传来菰蒲的声音。
在这穷途之中,遭遇太多意外,
即使在胜境中,心中也感到惊恐。
三更时分,萤火虫在飞舞,万里天河横贯夜空。
阿瞒的狼狈情形,山川依旧显得峥嵘。
无论是强盛还是衰弱,今古之间难以评判。
腐儒只知道忧虑世道安定,更何况如今正值兵戈之时。
最终却无计可施,白发已满头。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伯懿,号白石,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边塞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身处华容县,目睹湖水明亮却内心难安,反映出他对时局的不安与无奈。
《夜赋》以湖水的宁静与内心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华容的夜晚独自泊舟,面对湖水的明亮,却因心中忧虑而无法入眠。诗中描绘的菰蒲声,仿佛是对诗人内心不安的回应。接着,诗人提到“穷途事多违”,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不如意,即使在胜境之中,内心也难以平静。
三更时分,萤火虫的飞舞和浩瀚的天河,虽美却也让人感到孤独与渺小。接着提到“阿瞒狼狈地”,暗指历史的无奈与悲剧,诗人以此引发对历史的反思,认为无论是兴盛还是衰败,都是难以评判的。接下来的“腐儒忧平世”更是直击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安定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是战乱不断。最后一句“终然无雨策,白发满头生”更是表达了对未来无奈的感慨,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能为力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体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阿瞒”指代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刘备
b) 刘禅
c) 曹操
答案: b) 刘禅
诗人泊舟的地点是哪里?
a) 华容县
b) 岳阳楼
c) 长江
答案: a) 华容县
诗中提到的“菰蒲声”主要是描绘哪种环境?
a) 山林
b) 湖泊
c) 沙漠
答案: b) 湖泊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