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天坛山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5:09:10

诗句

迤逦石坛西,扶筇任幽讨。

秋高天宇清,月照金光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9:10

原文展示:

迤逦石坛西,扶筇任幽讨。秋高天宇清,月照金光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天坛山游玩时的情景。石坛蜿蜒向西,我扶着拐杖在幽静的山间游览。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清澈,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金色的草地。

注释:

  • 迤逦:形容道路、山势等曲折延伸的样子。
  • 石坛:指石头砌成的平台,可能是天坛的某个特定地点。
  • 扶筇:扶着拐杖,筇是一种竹制的拐杖。
  • 任幽讨:任凭我在幽静的环境中游览、探讨。
  • 秋高天宇: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晴朗。
  • 月照:月光照耀。
  • 金光草:指阳光下闪烁着金色光辉的草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谢榛,明代诗人,字慎行,号瑶华,晚号懒云居士,少有文才,尤以诗见长。谢榛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谢榛游览天坛山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明代,许多文人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画,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清澈天空和幽静的山间景色,展现了作者在游览天坛山时的心境。开篇“迤逦石坛西”以动词“迤逦”将石坛的蜿蜒曲折形象化,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仿佛读者也随之走入这幅画卷之中。“扶筇任幽讨”则生动地描绘了游览的情境,作者一边扶着拐杖,一边在山间悠然自得地探讨,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秋高天宇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澈的秋日蓝天的画面,使人感受到秋天的明丽与宁静。诗的最后一句“月照金光草”则用月光照耀草地的意象,展现了夜晚的静谧美好,金光闪闪的草地仿佛在诉说着秋日的丰收与宁静。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迤逦石坛西”:描绘石坛的蜿蜒形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扶筇任幽讨”:表现作者在山中悠闲游玩的状态,强调自在与闲适。
    • “秋高天宇清”:描绘秋天的天高气爽,给人以清新之感。
    • “月照金光草”:通过月光照射下的草地,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地比作金光,形象地表现出秋日的美丽。
    • 对仗:如“秋高天宇清”与“月照金光草”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展现出一种宁静、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迤逦: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美好。
  • 石坛:代表着自然和历史的结合,传承与记忆。
  • 秋高天宇:秋天的象征,代表着宁静、清澈与丰收。
  • 月光:象征着恬静的思考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迤逦石坛西”中的“迤逦”是指什么? A. 高大 B. 曲折 C. 黑暗 D. 明亮

  2. “扶筇任幽讨”中的“筇”指的是? A. 石头 B. 竹子 C. 树木 D. 水

  3. 整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伤感 B. 宁静 C. 激动 D. 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谢榛的《游天坛山 其二》更加注重描绘具体的自然景象,而王维则通过更深邃的意象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谢榛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浦 一九六一年端午 南浦 南浦 春柳,用玉田春水词韵 南浦 庚寅九日谱此调偶重一阳字昆曲有八阳一剧因戏为福唐体拟之并寓重阳之意 南浦 南浦 过怀德坊母家有感 南浦 南浦 春水,用玉田韵 南浦 寄兴 南浦 其一 春水,用玉田韵,同蘅圃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皂丝麻线 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包含暇的词语有哪些 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遁迹方外 沙徼 伴换 卜字旁的字 在在皆是 彑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横眉怒目 粉面油头 片字旁的字 贾谊鵩 知力 小试锋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