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1:44
水调歌头 临桂水月洞
风月无尽藏,泉石有膏肓。
古今桂岭奇胜,骚客费平章。
不假鬼谋神运,自是地藏天作,
圆魂镇相望。举首吸空翠,
赤脚踏沧浪。惊龙卧,攀栖鹘,
翳鸾凰。秋爽一天凉露,
桂子更飘香。坐我水精宫阙,
呼彼神仙伴侣,大杓挹琼浆。
主醉客起舞,今夕是何乡。
这首词描绘了风月的无穷魅力与自然的奇妙景色。泉水与岩石的美好,古往今来的桂岭风光,吸引了无数才子佳人的吟咏。诗人认为这些美景并非借助鬼神的力量,而是自然的恩赐,天地间的造化。抬头仰望天空的青翠,赤脚踩在波浪上,仿佛惊龙在沉睡,鹰隼在栖息,神鸟翱翔于空中。秋天的凉爽与露水滋润了大地,桂花的香气更是四处飘散。在我的水晶宫殿中,呼唤那些神仙伴侣,盛酒共饮。主人醉酒,客人起舞,今夜到底是何处呢?
曾宏正,字子平,号竹溪,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
这首词作于临桂水月洞,正值秋季,诗人面对桂岭的美景,感受到自然与人生的交融,表达了对神仙伴侣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曾宏正的《水调歌头 临桂水月洞》是一首抒发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作品。开篇以“风月无尽藏”引入,展示了自然风光的无穷魅力,接着通过“泉石有膏肓”来比喻自然的生命力。诗人以“古今桂岭奇胜”来表达对桂岭的赞美,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连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文化的传承。
“自是地藏天作”一句,突出了自然的神秘与伟大,排除了外在力量的干扰,进一步强调了天地间的和谐美。诗中的诸多意象,如“惊龙卧”,“攀栖鹘”,以及“翳鸾凰”,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令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宁静。
最后,诗人通过“坐我水精宫阙,呼彼神仙伴侣”巧妙地把自然与人文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让人感到一种归属感与理想的追求。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礼赞,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诗中提到的“桂岭”象征什么?
“惊龙卧,攀栖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中的“今夕是何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