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4:06
原文展示:
鵁鶄 张耒 〔宋代〕
败荷枯苇一方池, 溪上鵁鶄坐得知。 何事月寒风露下, 挛拳孤影在风枝。
白话文翻译:
在一片枯萎的荷花和干枯的芦苇环绕的池塘中, 溪边的鵁鶄静静地坐着,似乎能感知一切。 为何在月光清冷、风露交加的夜晚, 它那蜷缩的身影孤独地停留在风中的枝头。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和对孤独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通过对鵁鶄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孤独和寒冷的感受。诗中的鵁鶄象征着孤独的存在,而败荷枯苇和月寒风露则增强了这种孤寂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寒冷的夜晚。诗中的鵁鶄作为主体,通过其孤独的身影和蜷缩的姿态,传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寒冷的深刻感受。败荷枯苇和月寒风露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鵁鶄的孤独身影和自然景象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寒冷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鵁鶄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自由 答案:A
诗中哪个词语描绘了鵁鶄的姿态? A. 败荷 B. 枯苇 C. 挛拳 答案:C
诗中哪个意象增强了孤独和寒冷的感受? A. 月寒 B. 风露 C. 败荷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