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答陈楙伯二首》

时间: 2025-05-04 03:25:51

诗句

乃翁良玉不劳攻,之子天葩特地红。

海道扁舟明日具,江东尊酒几时同。

上楼谁伴老玄德,惊座今逢小孟公。

回首暮云千里合,有书何处托征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5:51

原文展示

答陈楙伯二首
作者:刘克庄
乃翁良玉不劳攻,之子天葩特地红。
海道扁舟明日具,江东尊酒几时同。
上楼谁伴老玄德,惊座今逢小孟公。
回首暮云千里合,有书何处托征鸿。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个老翁的美玉无需辛苦去雕琢,他的儿子如同天上盛开的花朵般鲜艳。
明天我准备好小船,准备出海,江东的美酒何时能一起畅饮呢?
登高楼时,谁能陪伴我这老头子,惊讶的是今天竟然遇见了小孟公。
回首望去,暮色云层千里相连,有书信可以寄托给那远行的鸿雁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乃翁”:指老者,翁字有尊称之意。
  • “良玉”:美玉,象征珍贵的东西。
  • “之子”:指他的儿子。
  • “天葩”:指天上的花,形容儿子的美丽。
  • “海道”:指海上的道路,出海的意思。
  • “扁舟”:小船,轻便的小船。
  • “尊酒”:美酒,通常指高档的酒。
  • “上楼”:指登高楼。
  • “老玄德”:可能指老年的德行,或者是对某位长者的尊称。
  • “小孟公”:可能是指孟尝君的后辈,或是对年轻朋友的亲切称呼。
  • “回首”:回头看。
  • “暮云”:傍晚的云彩。
  • “征鸿”:指远行的鸿雁,常用作寄信的意象。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提到的“老玄德”可能暗指历史上的德行高尚之人,带有对长者的敬仰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秋水,宋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诗歌多有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与友人相聚后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表达对友谊的珍惜及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通过“良玉”和“天葩”的比喻,表现出对人的赞美,体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接着,诗人提到出海的准备,暗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反映了生活的变化无常。

在“上楼”的描写中,诗人表现出孤独感,期待能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这一刻的美好,这里流露出对友谊的渴望与珍惜。最后一联“回首暮云千里合”,则是对过往的追忆,唤起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着书信的寄托与期待,这种情感与意境的结合,让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与人情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乃翁良玉不劳攻”:老翁的美玉,不需要经过雕琢,象征自然之美。
  2. “之子天葩特地红”:儿子如天上盛开的花一样美丽,表现对儿子的赞美。
  3. “海道扁舟明日具”:明天准备好出海的小船,表现出出行的期待。
  4. “江东尊酒几时同”:对江东美酒的渴望,表达对友谊的向往。
  5. “上楼谁伴老玄德”:登高楼时,感到孤独,期待有朋友陪伴。
  6. “惊座今逢小孟公”:偶然遇到朋友,带来惊喜。
  7. “回首暮云千里合”:回望远方,暮色渐浓,感慨时光流逝。
  8. “有书何处托征鸿”:对书信寄托的思考,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儿子比作“天葩”,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联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美玉、花朵象征美好的人与事,表达作者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情、友谊和时间的流逝展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友谊的渴望,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良玉:象征珍贵、纯净的友谊与人品。
  • 天葩:象征美丽、优秀的年轻人。
  • 扁舟:象征人生的旅途与探索。
  • 尊酒:象征友谊中的欢聚与畅饮。
  • 暮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
  • 征鸿:象征思念与书信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乃翁良玉不劳攻”中“良玉”指的是:
    A. 普通的玉
    B. 美好的事物
    C. 劣质的玉

  2. “之子天葩特地红”中的“天葩”是指:
    A. 地上的花
    B. 天上的花
    C. 人工栽种的花

  3. 诗中提到的“扁舟”指的是:
    A. 大船
    B. 小船
    C. 没有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答陈楙伯二首》均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静夜思》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感,而《答陈楙伯二首》则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情谊。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传统诗歌中对人情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刘克庄年谱》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闲居感怀(九首) 闲居感怀(九首) 闲居感怀(九首) 闲居感怀(九首) 绝命词 读书斋 蜀府敬慎斋 蚊对 深虑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乛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张筵设戏 师出无名 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嗣圣 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兀字旁的字 逼人太甚 丨字旁的字 贤结尾的成语 宝盖头的字 僧伽罗磨 白头到老 不易之典 泥窝 颐性养寿 赤绳绾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