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2:49
谁谓斯文无定价,独怜之子坐虚名。
主司头与笔俱点,宰物心如秤样平。
骏马却还国西域,病鸱堕落屋东坑。
老夫谢绝人间事,亦为诸贤喜且惊。
谁说文人雅士就没有固定的价值?我只怜爱那位坐拥虚名的年轻人。
负责审查的官员手中有权,有笔在手,心思却像秤一样平衡。
骏马仍然返回西域,病鹰却坠落在东边的坑里。
我这位老者拒绝人间事务,也让众多贤士感到惊喜和惊讶。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止庵,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生于一个士族家庭,才华横溢,以其诗词风格豪放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人生哲理、社会时事,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之际。诗人通过对文人的反思,表达了对虚名的质疑和对真实价值的追求。
《四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透过字里行间,诗人表达了对文人价值的深刻思考。在诗的开头,诗人质疑了“斯文”的价值,指出社会对于文人的评价往往是浮于表面的。他特别提到“虚名”,这是对当时文人追求名利的批判,强调名声的空洞无物。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位负责审查的官员,他的权力与责任并存,但内心却依然保持着公正的态度,这揭示了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体如何在权力与道德之间寻找平衡。
在后面的比喻中,骏马的归来与病鸱的堕落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命运的无常与人生命运的多样性。诗人以“老夫”自称,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拒绝参与纷扰的世事,反而让众人对他的态度感到惊讶,这种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深度。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张力,意象丰富,深刻揭示了文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用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文人的价值、名声的虚幻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选择与超然,体现了对精神世界与真实价值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虚名”指的是什么?
“主司头与笔俱点”中的“主司”指的是哪类人?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