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2:48
白鹤岩
作者: 孙汝勉 〔宋代〕
梵宇深深小径回,
两崖如削立崔嵬。
直疑隐客曾吹裂,
或是山灵为劈开。
林静烟空时透日,
溪喧石老半侵苔。
凉生佛骨云生缽,
阁住红尘不入来。
在幽深的寺庙中,蜿蜒的小径曲折回环,两侧的悬崖如同刀削般耸立,险峻高耸。仿佛是隐居的高人曾经在此吹响了号角,或者是山中的灵气将这地方劈开。
林中静谧,轻烟飘渺,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溪水喧闹,老石头半埋在青苔里。凉意从佛的骨骼中生出,云雾从香缸中升起,这座阁楼远离尘世的喧嚣,无法再进入人间。
作者介绍:
孙汝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在诗歌创作上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极具诗意。
创作背景:
《白鹤岩》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文化兴盛时期,诗人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描绘心灵的宁静与超脱。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佛教哲学的思考,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追求。
《白鹤岩》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追求。诗开篇以“梵宇深深”引入,描绘了一个隐秘而神圣的场所,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诗人通过小径的蜿蜒和崖壁的雄伟,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仿佛带领读者走入一个世外桃源。
“直疑隐客曾吹裂,或是山灵为劈开。”这两句运用疑问的修辞,既表现了自然的神秘,又暗含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仰。诗人在此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内心对世俗的逃避与超然的追求。
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细腻入微,林静烟空、溪喧石老,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静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两句“凉生佛骨云生缽,阁住红尘不入来”,不仅传达了佛教的深邃哲理,更强调了人们对世俗的超然与淡泊,体现了诗人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形象鲜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和谐,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感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然。它通过描绘宁静的山水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空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梵宇”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隐客”代表什么?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