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白鹤岩》

时间: 2025-05-02 04:52:48

诗句

梵宇深深小径回,两崖如削立崔嵬。

直疑隐客曾吹裂,或是山灵为劈开。

林静烟空时透日,溪喧石老半侵苔。

凉生佛骨云生缽,阁住红尘不入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2:48

原文展示

白鹤岩
作者: 孙汝勉 〔宋代〕

梵宇深深小径回,
两崖如削立崔嵬。
直疑隐客曾吹裂,
或是山灵为劈开。

林静烟空时透日,
溪喧石老半侵苔。
凉生佛骨云生缽,
阁住红尘不入来。


白话文翻译

在幽深的寺庙中,蜿蜒的小径曲折回环,两侧的悬崖如同刀削般耸立,险峻高耸。仿佛是隐居的高人曾经在此吹响了号角,或者是山中的灵气将这地方劈开。
林中静谧,轻烟飘渺,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溪水喧闹,老石头半埋在青苔里。凉意从佛的骨骼中生出,云雾从香缸中升起,这座阁楼远离尘世的喧嚣,无法再进入人间。


注释

  • 梵宇:指佛教寺庙,音韵庄重。
  • 小径回:形容小路弯弯曲曲,给人神秘感。
  • 崖如削:形容山崖陡峭,像刀削的一样。
  • 隐客:指隐士或高人,暗示此地的清幽与脱俗。
  • 林静烟空:形容树林宁静,烟雾缭绕,空灵的景象。
  • 溪喧石老:溪水的声音很大,老石头被青苔覆盖,显示岁月的痕迹。
  • 凉生佛骨:凉意从佛的骨骼中生出,暗指佛教的深邃与清凉。
  • 阁住红尘:阁楼静谧,不受世俗的干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汝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在诗歌创作上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极具诗意。

创作背景
《白鹤岩》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文化兴盛时期,诗人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描绘心灵的宁静与超脱。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佛教哲学的思考,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追求。


诗歌鉴赏

《白鹤岩》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追求。诗开篇以“梵宇深深”引入,描绘了一个隐秘而神圣的场所,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诗人通过小径的蜿蜒和崖壁的雄伟,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仿佛带领读者走入一个世外桃源。

“直疑隐客曾吹裂,或是山灵为劈开。”这两句运用疑问的修辞,既表现了自然的神秘,又暗含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仰。诗人在此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内心对世俗的逃避与超然的追求。

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细腻入微,林静烟空、溪喧石老,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静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两句“凉生佛骨云生缽,阁住红尘不入来”,不仅传达了佛教的深邃哲理,更强调了人们对世俗的超然与淡泊,体现了诗人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形象鲜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和谐,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感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梵宇深深小径回:开篇设定了背景,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寺庙和曲折的小路,营造出神秘感。
  2. 两崖如削立崔嵬:形象地描绘出两侧悬崖的陡峭,增强了自然的壮丽。
  3. 直疑隐客曾吹裂:表达诗人对隐士的敬仰,同时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氛围。
  4. 或是山灵为劈开:暗示自然的力量,增添了神秘色彩。
  5. 林静烟空时透日:描绘了宁静的林间景象,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6. 溪喧石老半侵苔:溪水的喧闹与石头的古老形成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
  7. 凉生佛骨云生缽:用意象表现佛教的深邃与超然,强调内心的宁静。
  8. 阁住红尘不入来:最后一句强调了避世的主题,表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崖如削”,形象生动。
  • 拟人:如“山灵为劈开”,赋予自然灵性。
  • 对仗:如“林静烟空”和“溪喧石老”,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然。它通过描绘宁静的山水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梵宇:象征佛教文化与心灵的追求。
  • 小径:代表通往心灵深处的道路。
  • :象征自然的雄伟与不可侵犯。
  • :象征超然与灵性。
  • :代表清凉与内心的平和。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空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梵宇”指的是什么?

    • A. 古代建筑
    • B. 佛教寺庙
    • C. 书院
    • D. 皇宫
  2. 诗中提到的“隐客”代表什么?

    • A. 隐士
    • B. 游客
    • C. 商人
    • D. 学者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世俗的渴望
    • B. 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金钱的追求
    •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白鹤岩》和《庐山谣》: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白鹤岩》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佛教哲理,而《庐山谣》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对宋代诗词的全面解读。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探讨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思旧赋 上汪内相 和宋永兄罢官还家途中见寄四绝 其三 和宋永兄罢官还家途中见寄四绝 和宋永兄罢官还家途中见寄四绝 次韵余子侯游石泉 一翦梅 晚自东湖携藉花归儿辈争插盆池香艳不歇亦供 卜算子(公赴召命道过延平,郡宴有歌妓,追诵旧事,即席赋此。) 和南安余宰题翠阴亭致爽轩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气字旁的字 包含鳌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诛鼌错 影迹无端 校点 门下史 重涯 鹵字旁的字 族父 揆情度理 韭字旁的字 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吃喝玩乐 营私植党 鸟字旁的字 包含孔的成语 一目之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