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4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42:12
麻麦在东阡,桑枯在南陌。
鸟飞鱼在渊,生意各自适。
相逢如相知,非苟旦与夕。
此心乃平生,谁能开閒隙。
嗟彼何人斯,徒为形所役。
役役本无名,于何见劳绩。
富贵死之除,清閒终有益。
东边的田地里长着麻和麦,南边的地里桑树已经枯萎。
鸟儿在天空飞翔,鱼儿在深渊游动,各自生活得自在。
相遇时如同老朋友,绝不是白天与黑夜的短暂交会。
我这一颗心,平生所追求,谁能打破我内心的宁静?
唉,那些人啊,难道只为形体所驱使吗?
辛勤劳作本无名分,又何必去追求那些成就呢?
富贵的死去是可以除去的,而清闲的生活终究是有益的。
陈著,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为文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此诗创作于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思考中,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感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清闲、自在生活的推崇。
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通过对麻麦、桑树、飞鸟、游鱼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自在。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繁忙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人通过“相逢如相知”的比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暗示着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心灵契合。
在描写生活的不同状态时,诗人对“生意各自适”的观察,展示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中找到生存之道的智慧。诗中“嗟彼何人斯,徒为形所役”则表达了对世俗忙碌的批判,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才是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传达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淡淡忧伤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使这首诗在平和中显得更为深邃。
诗歌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反映出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批判繁忙世俗的虚无,强调心灵的自由与内在的满足。
诗中“相逢如相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友情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时间的流逝
“嗟彼何人斯,徒为形所役”这句表达了对什么的批判?
A) 富贵的追求
B) 繁忙的生活
C) 自然的和谐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陈著的这首诗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多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追求。两者都表达了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但在情感基调上,陈著的诗更显沉思与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