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1:15
起伏龙行(并叙)
作者:苏轼
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父老云与泗水通,增损清浊,相应不差,时有河鱼出焉。元丰元年春旱,或云置虎头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说,作起伏龙行一首。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碧潭近在古城东,神物所蟠谁敢侮。上欹苍石拥岩窦,下应清河通水府。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当年负图传帝命,左右羲轩诏神禹。尔来怀宝但贪眠,满腹雷霆喑不吐。赤龙白虎战明日,是月丙辰,明日庚寅。倒卷黄河作飞雨。嗟吾岂乐斗两雄,有事径须烦一怒。
在徐州城东二十里处,有一个石潭。当地的老人说它与泗水相通,水的清浊变化互相对应,有时会有河鱼在此出现。元丰元年春天发生了干旱,有人说把虎头放入潭中可以召唤雷雨,于是我写了这首《起伏龙行》。何年白竹制成的千钧弩,射杀了南山的雪毛虎。直到现在,它的颅骨仍然带着霜牙,依然是四海毛虫的祖先。东方的干旱已经持续千里,三月行的人口生出土来。碧潭就在古城东边,神物所栖谁敢侮辱。上方倾斜的苍石拥抱着岩洞,下方的清河通向水府。眼光如电,金蛇飞舞,鼻息如云,烟缕升起。那年我负图受命于皇帝,左右羲轩诏请神禹。自那时起怀宝却贪恋安眠,满腹雷霆却默默无言。赤龙与白虎明天要交战,是这月的丙辰,明天的庚寅。黄河翻卷成飞雨。唉,我何乐于与两雄相斗,有事只需烦一怒。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丰元年,正值春旱之际。苏轼受到民间传说的启发,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和对古代英雄的追忆。
《起伏龙行》是苏轼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与艺术表达。在这首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徐州的石潭和干旱的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中不仅有对水的描绘,还有对传说中的神兽的提及,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
诗的开头描写石潭与泗水的关系,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随着干旱的到来,苏轼引入了虎头潭的传说,表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渴望与依赖。通过“赤龙白虎”的对比,诗人强调了自然界的斗争与和谐,反映了他对生活中各种矛盾的思考。
此外,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眼光作电走金蛇”,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闪电的情景,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紧迫感。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隐含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深思。诗人以自然为背景,反映内心的情感波动,表现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力量的敬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起伏龙行》是在哪个城市的东边创作的?
诗中提及的“赤龙白虎”象征什么?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白竹千钧弩”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