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2:39
彼哉嵇阮曹,终以明自膏。
靖节固昭旷,归来侣蓬蒿。
新霜著疏柳,大风起江涛。
东篱理黄华,意不在芳醪。
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
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
这群人呀,嵇康、阮籍和曹操,最终还是以明白自我为重。
靖节的高洁自然是显而易见,我愿归来与蓬蒿为友。
新霜覆盖了稀疏的柳树,大风掀起江上的波涛。
在东篱下理顺黄花,我的心意并不在于美酒佳酿。
白衣人提着壶来到,径直醉了又游玩。
悠然地看到南山,心情与秋天的气息一样高远。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诗人心情愉悦,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豁达心态。
《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是一首体现苏轼高洁人格和乐观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呈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开头提及的嵇康、阮籍和曹操,象征着对高洁志向的推崇,他们的生活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文化理想的体现。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不断地通过自然意象来传达内心的情感。新霜、疏柳、大风、江涛等自然景象,既描绘了秋冬时节的景致,也折射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尤其是“东篱理黄华,意不在芳醪”,展现了诗人宁愿与自然为伴,淡泊名利的超然态度。
最后两句“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南山象征着高远和理想,而秋气则代表着成熟与沉稳。整个诗作在运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高洁人格的向往,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高洁人格和自由生活态度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隐士有哪几位?
A. 李白
B. 嵇康、阮籍、曹操
C. 王维
“意不在芳醪”中的“芳醪”指的是什么?
A. 美酒
B. 美食
C. 花香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忧伤
B. 自由与高远
C. 热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参考资料可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苏轼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