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7:37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
醉翁门下土,杂遝难为贤。
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昔従南方来,与翁两联翩。
翁今自憔悴,子去亦宜然。
贾谊穷适楚,乐生老思燕。
那因江鲙美,遽厌天庖膻。
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
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鳣。
醉酒的翁在门下的泥土之上,杂乱无章的环境难以培养出贤才。曾子独自超越众人,孤芳自赏,远离了群体的美丽。曾子当年从南方而来,与翁两人相交如同双翅翩翩。如今翁已憔悴,子离去也是理所当然。贾谊在楚国穷困潦倒,乐于生老却思念燕国。那是因为江边的鲙鱼美味,急于厌倦天上的膻味。但只觉得世论狭隘,聒耳如蝉鸣。如何能得到万顷的池塘,来养活这横海的鳣鱼呢?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兼具豪迈与细腻,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与曾子固的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个人理想的冲突。
这首诗通过送别曾子固,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与社会的无奈。诗开篇用“醉翁门下土”引入,暗示着现实的复杂与混乱,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接着,曾子被描绘为“孤芳陋群妍”,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高洁与独立,显示出他超然的气质与品德。
诗中提到贾谊,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借鉴,通过贾谊的遭遇映射出对当时政治的悲观态度。最后两句,讲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求,表达了对世俗论调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愁苦到向往,展现了苏轼在面对朋友离去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兼具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哲理。
逐句解析:
“醉翁门下土,杂遝难为贤。”
“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昔従南方来,与翁两联翩。”
“翁今自憔悴,子去亦宜然。”
“贾谊穷适楚,乐生老思燕。”
“那因江鲙美,遽厌天庖膻。”
“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
“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鳣。”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友情与孤独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醉翁”指的是谁?
填空题: 诗中反映的主题包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__的厌倦。
判断题: 诗中曾子被描绘为群体中的佼佼者。(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