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3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37:24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
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
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
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
惟有亭前桧,阅世不改色。
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任仲微曾在西南镇守,曾赠我绕朝策的把柄。
当时如果能全力以赴,必能成就赫赫的功业。
然而十年后却显得凄凉,善恶之事早已分明。
只留下封德彝的遗迹,天意实在难以测度。
像贤良的骏马一样,遭遇着无数的磨难。
这岂是为了报私仇?祸福难以预料。
高才只靠旧日的德行,但恐怕门庭狭隘。
令人伤感的是千骑归来,赠印在黄土上隔绝。
唯有亭前的柏树,目睹世事不改颜色。
千年后依然与井相伴,记得这里是王粲的宅邸。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其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作品广泛,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赠予任仲微的,反映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及对时局的深刻思索。此时苏轼在政治上遭遇挫折,情感复杂,借助诗歌表达对朋友的寄托和对未来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任仲微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其政治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反思。开头对任仲微的赞美,显示出对其才能的认可,但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对时事的无奈与对朋友命运的担忧逐渐显露。尤其是“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表明了时间的流逝使得当初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更加明显。诗中“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更是对人才流失、理想受阻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物如“亭前桧”与历史人物的对比,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通过对任仲微的赞美与对时局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任公”指的是谁?
诗中“凄凉十年后”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亭前桧”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苏轼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百姓的苦难。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慨,但风格与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