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5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52:12
故居剑阁隔锦官,柑果姜蕨交荆菅。
奇孤甘挂汲古绠,侥觊敢揭钩金竿。
已归耕稼供藁秸,公贵干蛊高巾冠。
改更句格各蹇吃,姑因狡狯加间关。
王方平谓麻姑云姑固少年,吾老矣,不复作此狡狯变化也。
我的故居在剑阁,隔着锦官城,那里柑橘、姜、蕨菜与荆棘交错生长。
奇怪的是,我竟然想要挂起古老的绳索,想要冒险去揭开那钩金的渔竿。
我已经回归了田园,种稻供给柴草,公卿贵族们则高高在上,戴着巾冠。
我改变了句式格律,各自的风格都不一样,偶尔因为狡猾而增添些许曲折。
王方平曾对麻姑说她依然年轻,而我已年迈,不再创作这种狡猾变化的作品。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是在苏轼晚年时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慨。诗中融入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地位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故乡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人以“故居剑阁”开篇,勾画出一个熟悉而又遥远的家乡场景,生动地展现出乡村的美丽与宁静。
接着,诗人通过对各种植物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也暗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诗中“奇孤甘挂汲古绠”,表达了对传统与历史的眷恋,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反思。
在“已归耕稼供藁秸”一联中,苏轼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他对简单朴实生活的向往。面对社会的纷扰与复杂,诗人选择了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
最后,诗人以“吾老矣,不复作此狡狯变化也”结束,透露出年老后的无奈与感慨,表明对年轻时那种灵活多变的创作风格的怀念。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中,展现了苏轼对生活、时间和变化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传统的追寻,以及对人生变化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故居剑阁隔锦官”中的“剑阁”指的是哪一地区?
诗中提到的“柑果、姜蕨”主要描绘了什么?
“吾老矣,不复作此狡狯变化也”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