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4:00
湿云堆雨未全轻,
啅鹊翻枝已唤晴。
含雨落化空泪眼,
袭衣香草欲知名。
细泉入竹通幽意,
孤策侵苔记独行。
不醉河阳芳树底,
乱山携酒过清明。
湿润的云层堆积着雨水,尚未完全消散,
翻飞的喜鹊在树枝上鸣叫,已经唤来了晴天。
含着雨水的泪水似乎化作了空中的泪眼,
衣袂上飘来的香草气息,让我想知道它的名字。
细细的泉水流入竹林,传达出幽静的情思,
我独自骑着小船,侵入苔藓,记得那孤独的行程。
我不愿在河阳的芳树下醉酒,
而是携着酒走过那些纷乱的山岭,度过清明。
毛滂(约1000年-约1070年),字子美,号云溪,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及人情风貌。他的诗歌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深刻的哲理。
《清明过下渚湖》创作于清明时节,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节日,这首诗在清明节的背景下,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又蕴含了对逝去生命的缅怀。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开篇以“湿云堆雨未全轻”引入,描绘了春雨未尽的湿润气候,给人一种柔和而细腻的感觉。接着“啅鹊翻枝已唤晴”,通过喜鹊的鸣叫,传达出春天即将来临的喜悦。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含雨落化空泪眼”一句,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冲击,似乎表达了春雨的泪水与人内心的共鸣,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显忧伤的气氛。接下来的“袭衣香草欲知名”,则通过香草的气息,引发诗人对自然的探索和对生活的思考。
细泉流入竹林,传达出一种幽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接受与思索。“孤策侵苔记独行”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划船的情景,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最后一联“不醉河阳芳树底,乱山携酒过清明”,诗人选择在自然中独自品味生活,而非沉醉于酒中,体现了对生命及自然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充满了哲理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逝去的思索。诗人选择在春天的清明时节,独自游历,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命运的哲思。
诗中提到的鸟是?
A. 喜鹊
B. 燕子
C. 乌鸦
D. 鹰
“湿云堆雨未全轻”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A. 晴天
B. 雨天
C. 多云
D. 雪天
诗人选择在清明节做什么?
A. 醉酒
B. 远足
C. 独自行
D. 祭祀
在杜甫的《清明》中,同样描绘了清明节的场景,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而毛滂的《清明过下渚湖》则更多地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