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二月二十六日出郊访无畏诗禅暮归奉寄》

时间: 2025-05-01 15:11:15

诗句

寒郊独往兴悠哉,问讯山翁破腊回。

犀轴冰寒苕水句,衲衣雪暗锦营埃。

归时烟树鸦声集,望处溪窗山色来。

此意儿童终不觉,闭门脱屩拂莓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1:15

原文展示

寒郊独往兴悠哉,
问讯山翁破腊回。
犀轴冰寒苕水句,
衲衣雪暗锦营埃。
归时烟树鸦声集,
望处溪窗山色来。
此意儿童终不觉,
闭门脱屩拂莓苔。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郊外独自漫游,心中感到无比愉悦。
询问山中的老翁,刚刚过年回来了。
犀牛角制的笔在冰冷的水面上写下诗句,
僧衣在雪中显得格外暗淡,营帐满是尘埃。
归来的时候,烟雾缭绕的树上乌鸦齐聚,
远望那溪边的窗户透出山的颜色。
这样的情景,儿童们却终究无法理解,
他们关上门,脱下鞋,拂拭那苔藓。

注释

  • 寒郊:寒冷的郊外。
  • 问讯:询问、打招呼。
  • 山翁:山中的老人,指隐士或隐居的老者。
  • 犀轴:犀牛角制的笔,古代文人常用来写字。
  • 衲衣:僧人的衣服。
  • 锦营:锦缎制作的营帐。
  • 烟树:烟雾缭绕的树木,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莓苔:长在地面的苔藓,常用来形容自然的清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1050年-约1120年),字子华,号止庵,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慧,才华出众。毛滂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在当时备受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冬腊月之际,作者在寒冷的郊外独自游荡,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中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表现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郊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寒郊独往兴悠哉”开篇即展现出一种闲适的心情,诗人独自在寒冷的郊外游荡,感到无比的愉悦。接下来,诗人通过与山翁的对话,反映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中“犀轴冰寒苕水句”描写了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创作的情景,显示出诗人对艺术的执着与热情。

整首诗意象丰富,构建了一个冰雪覆盖、烟雾缭绕的自然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最后两句提到儿童的无知,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暗含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和对隐逸的向往。毛滂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郊独往兴悠哉:寒冷的郊外,我独自前往,心中感到无比愉悦。
  2. 问讯山翁破腊回:我向山中的老翁问好,他刚刚过完腊月。
  3. 犀轴冰寒苕水句:用犀牛角制成的笔在冰冷的水面上写下诗句。
  4. 衲衣雪暗锦营埃:僧人的衣服在雪中显得格外暗淡,营帐上满是尘埃。
  5. 归时烟树鸦声集:归来的时候,烟雾缭绕的树上乌鸦齐聚。
  6. 望处溪窗山色来:远望那溪边的窗户透出山的颜色。
  7. 此意儿童终不觉:这样的情景,儿童们却终究无法理解。
  8. 闭门脱屩拂莓苔:他们关上门,脱下鞋,拂拭那苔藓。

修辞手法

  • 比喻:犀轴比喻诗人的才华,暗示其创作的独特性。
  • 对仗:整个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对比。
  • 拟人:烟树和乌鸦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描绘自身的游历,反映出一种隐逸的理想与对世俗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寒郊:象征孤独和宁静。
  2. 山翁:代表智慧和自然。
  3. 犀轴:象征文人的才华和创作的执着。
  4. 衲衣:代表清贫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5. 烟树:营造出朦胧的氛围,象征自然的神秘。
  6. 莓苔:象征自然的清幽和纯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翁”指的是谁?

    • A. 隐士
    • B. 农夫
    • C. 商人
    • D. 学者
  2. “寒郊独往兴悠哉”中“兴”的意思是什么?

    • A. 兴奋
    • B. 兴趣
    • C. 兴致
    • D. 兴旺
  3. 诗中提到的“衲衣”指的是哪种衣服?

    • A. 僧人的衣服
    • B. 书生的衣服
    • C. 农民的衣服
    • D. 商人的衣服

答案

  1. A. 隐士
  2. C. 兴致
  3. A. 僧人的衣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毛滂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王维通过简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而毛滂则在细腻的描绘中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点,但都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韩从事归本道 送马明府归山 宫池产瑞莲(帖经日试) 述松 拟塞外征行 杂曲歌辞。妾薄命 出自蓟北门行 古悔从军行 洛阳道 长安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愚忠愚孝 布颿无恙 府史 彐字旁的字 阿拉 包含显的成语 艮字旁的字 旷岁持久 三撇旁的字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壮举 律体 授手援溺 牙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得结尾的成语 捻脚捻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