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欲求闲局理旧学作二》

时间: 2025-05-04 10:46:33

诗句

故园历历眼中分,非禹谁教不入门。

何处功名有成遂,玉初不献足犹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6:33

原文展示:

故园历历眼中分,非禹谁教不入门。何处功名有成遂,玉初不献足犹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旧学的追求。故乡的景象在眼前清晰可见,若非大禹的教诲,谁能走进这扇门?功名的成就又在哪里呢?即使玉器在初时未被献出,依然还有存在的价值。

注释:

字词注释:

  •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 非禹:指的是大禹,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寓意教育。
  • :教导、启发。
  • 入门:进入某种境地或学问。
  • 功名:指的是名声和功绩。
  • 玉初:比喻初期的珍贵事物。
  • 足犹存:仍然存在,依然有用。

典故解析:

  • 大禹:大禹治水的故事源自《史记》,他不仅是治水的英雄,也是古代圣贤,代表着智慧与教育。
  • 玉器:玉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象征,未被献出却仍有其内在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用之,号潜溪,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俊逸、风格独特著称,善于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晁补之对故园的思念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可能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浮沉后,试图重新理清自己的学问和方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学问的渴求。开篇“故园历历眼中分”,立即唤起了读者的视觉感受,仿佛故乡的景象就在眼前,浓浓的乡愁油然而生。接着,诗人提到“非禹谁教不入门”,将自己与大禹的智慧相提并论,暗示学习的重要性及其难度。第三句“何处功名有成遂”则反映了诗人对功名成就的思考,似乎在质疑当下的追求是否真正值得。最后一句“玉初不献足犹存”,以玉器为喻,表明即使在未被重视的情况下,内在的价值依然存在,寓意着潜在的才华和智慧。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反省,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未来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园历历眼中分:描绘了故乡的景象在眼前显现,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2. 非禹谁教不入门: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暗示若无贤人的引导,难以理解深奥的道理。
  3. 何处功名有成遂:提出对功名的疑问,反映出对现实的思考与质疑。
  4. 玉初不献足犹存:通过“玉”的比喻,表达了内在价值的永存,暗示真正的才华不必外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比喻人的内在价值。
  • 对仗:句与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增加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功名的思考,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在价值的存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园:象征故乡和思念。
  • 大禹:象征智慧与教育。
  • 功名:象征社会地位和成就。
  • :象征内在的珍贵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禹”是谁? a. 一位历史名人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答案:a

  2. “故园历历”中的“历历”是什么意思? a. 模糊不清
    b. 清晰可见
    c. 消失不见
    答案:b

  3. “何处功名有成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功名的不屑
    b. 对功名的渴望
    c. 对功名的困惑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向往。
  • 杜甫的《登高》,在对个人成就与国家命运的思考中,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但晁的诗更多地关注内在的价值与教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选编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
  2. 《古典诗词鉴赏》- 系统介绍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相关查询

任洛州酬薛文学见赠别诗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十六 咏怀 七夕诗 周祀五帝歌 黄帝云门舞 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诗 道士步虚词十首 其九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五 仙山诗二首 其二 仰和何仆射还宅故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字旁的字 垒结尾的成语 癶字旁的字 返本朝元 久安长治 浑身解数 宜民 未石 鼎辅 穿红着绿 龙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从嫂 包含咱的词语有哪些 无家可归 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蹈的成语 皮字旁的字 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