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3:00
咸阳秦帝居,千载坐盈虚。
版筑林光尽,坛场霤听疏。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馀。
咸阳是秦帝的居所,经历了千年兴衰变化。
那曾经的建筑和繁华已然消失,只有空旷的坛场传来细雨的声音。
野外的桥似乎在向太阳望去,山上的火焰像是在焚烧书籍。
唯有骊峰依旧屹立,只能空闻那些厚重墓葬的余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佺期(约720-785年),字子华,号青丘,唐代诗人,擅长写诗,尤其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咸阳览古》创作于沈佺期游览咸阳时,受到历史兴衰的感慨,结合秦帝国的辉煌与没落,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思。
《咸阳览古》是一首以咸阳为背景的诗歌,沈佺期通过对秦帝国昔日辉煌的描述,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社会的变迁。诗的开头以“咸阳秦帝居”引出秦朝的历史,以“千载坐盈虚”揭示了历史的循环与变迁,表现出一种对往日荣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版筑林光尽,坛场霤听疏”展示了曾经繁华的建筑如今成了废墟,只有雨声在空旷的坛场回响,构建出一种冷清的氛围,令人感到历史的苍凉。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则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桥似乎在渴望阳光,火焰仿佛在焚烧书籍,暗指历史的毁灭和文化的消逝。
最后两句“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馀”则以骊峰的屹立作为对比,强调了历史的长河中,仅有的永恒与遗存,骊峰见证了历史的厚重和无情,同时也让人反思生命的意义。
整首诗情感深沉,字句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文化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历史的兴衰与文化的消逝展开,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传达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咸阳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A. 汉朝
B. 唐朝
C. 秦朝
D. 宋朝
“唯有骊峰在”中“骊峰”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山
B. 一座桥
C. 一座古城
D. 一条河
诗中提到的“焚书”事件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A. 刘邦
B. 赵武王
C. 秦始皇
D. 唐太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唐代诗歌及沈佺期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