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00
作者:李嘉祐 〔唐代〕
茅檐闲寂寂,无事觉人和。
井近时浇圃,城低下见河。
兴缘芳草积,情向远峰多。
别日归吴地,停桡更一过。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的一个宁静的宴会场景。茅草屋檐下显得格外安静,闲暇中人们感受到和谐的气氛。井水近在眼前,浇灌着园圃,而城市建筑显得低矮,河流从远处流过。兴致因芳草而更加浓厚,情思则向远方的高峰飘荡。明日将要回到吴地,停下船桨再多看一眼。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在唐代诗歌中颇具特色,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为题材,展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晚春时节,正值春末夏初,诗人受邀参加蔡明府的宴会。在这样的场景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际的和谐,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思考。
李嘉祐的《晚春宴无锡蔡明府西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春日宴会场景,诗中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怀。诗的开头“茅檐闲寂寂,无事觉人和”,通过对环境的刻画,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的“井近时浇圃,城低下见河”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兴缘芳草积,情向远峰多”一联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芳草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繁荣,而远峰则可能代表着诗人的理想或追求,情感的延伸让人感到一种无尽的思绪。在“别日归吴地,停桡更一过”中,诗人即将离去,感叹时光的流逝,留恋这片美好的土地,展现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宁静。在唐代诗歌中,这种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际关系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表现出一种淡泊而宁静的生活态度,蕴含着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茅檐”象征了什么?
诗人将要回到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井近时浇圃”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晚春宴无锡蔡明府西亭》的美妙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