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00
离家
作者: 韩偓 〔唐代〕
八月初长夜,千山第一程。
款颜唯有梦,怨泣却无声。
祖席诸宾散,空郊匹马行。
自怜非达识,局促为浮名。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八月的初秋,漫长的夜晚开始了,而我已经走过了千山,踏上了旅程。脸上带着微笑的我,只有在梦中才能得到安慰,心中的怨恨却无法发出声音。宴席上的宾客已经散去,只有我孤身一人在空旷的乡间骑马行走。我自怜自惜,因为我并不聪明,受限于世俗的名声而感到困扰。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名声的反思与许多古代诗歌的主题相契合,反映出士人对名利的思考。
韩偓(约750-820年),字宗武,号景山,唐代诗人,曾任官职,风格清新洒脱,以诗歌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而著称。
“离家”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一个动荡的时期,诗人可能因离乡在外,感到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名利的思考与质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的情感状态,采用了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开头“八月初长夜”的描写,既传达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内心的漫长孤独。接着“千山第一程”则表明了他在旅途上的远行,暗含着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款颜唯有梦”一语,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只能以梦境作为情感的寄托,显示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寻。而“怨泣却无声”则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压抑感,无法发泄的情感积压在心头,让人感到痛苦。
后两句“祖席诸宾散,空郊匹马行”表现出诗人从热闹的聚会中走出,面对孤独的乡间,只有他和马匹相伴,显得格外凄凉。最后一句“自怜非达识,局促为浮名”则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困扰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与自怜。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名利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唐代士人的一种普遍心理。
整首诗通过对离家的描写,探讨了孤独、名利与自我反思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蕴含着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长夜”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夜晚?
诗人感到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怨泣却无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夜泊牛渚怀古》与《离家》同样展现了孤独与思乡的主题,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情壮志,而韩偓则显得更为沉静与细腻。
《送友人》中,李白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充满了豪情与洒脱,与韩偓的内心挣扎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