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1:44
原文展示:
浓烟隔帘香漏泄,
斜灯映竹光参差。
绕廊倚柱堪惆怅,
细雨轻寒花落时。
白话文翻译:
浓厚的烟雾透过帘子飘散出香气,斜斜的灯光照在竹子上,光影错落不均。依靠在走廊的柱子上,心中感到无比惆怅,细雨轻轻飘落,寒意袭来,花瓣在此时悄然落下。
注释:
- 浓烟:指香烟,形象地描绘出室内的氛围。
- 隔帘:帘子把外界的视线和气氛隔开。
- 香漏泄:香气从帘子间透出,暗示室内的幽静和温馨。
- 斜灯:灯光倾斜,造成阴影和光亮的错落。
- 映竹:灯光映照在竹子上,形成一种美丽的景象。
- 绕廊:围绕着走廊,表现出一种流连忘返的心情。
- 倚柱:依靠在柱子上,体现出一种无所依靠的孤独感。
- 堪惆怅:感到惆怅、忧伤。
- 细雨:轻柔的雨,体现出环境的幽静和淡淡的哀愁。
- 轻寒:微凉的感觉,增加了诗的寒意。
- 花落时:花瓣在细雨中缓缓落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字宗道,号乐天,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89年,卒年约835年。他的诗以清雅见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绕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诗中表现出对孤独和离别的感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及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诗歌鉴赏:
“绕廊”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烟雾和淡淡香气的幽静环境。这种环境不仅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头“浓烟隔帘香漏泄”描绘了一个封闭而温馨的空间,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内心的避世情怀。而“斜灯映竹光参差”,则通过光影的变化,表现出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逐渐显露出内心的苦闷与思考。倚靠在柱子上的姿态,象征着一种无奈而又渴望的情感,似乎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最后一句“细雨轻寒花落时”,更是将整个氛围推向了高潮,用细雨和花落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瞬间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浓烟隔帘香漏泄:描绘出室内的温馨氛围,暗示着一种隐秘的情感流露。
- 斜灯映竹光参差:通过灯光与竹子的映衬,表现出环境的美丽与复杂。
- 绕廊倚柱堪惆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感受到孤独与惆怅。
- 细雨轻寒花落时:通过细雨与花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浓烟”象征着隐秘的情感。
- 拟人:细雨的“轻寒”给人以温柔的感觉。
- 对仗:如“斜灯映竹”与“绕廊倚柱”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过往美好瞬间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象征着柔和与隐秘的情感。
- 灯: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竹: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细雨:象征着温柔与忧伤。
- 花: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浓烟隔帘”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温暖的氛围
- B. 诗人的孤独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自然的美丽
-
“细雨轻寒花落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韩偓的“绕廊”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但韩偓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情怀与壮丽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文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