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豆叶黄》

时间: 2025-04-25 11:51:22

诗句

轻罗团扇掩微羞。

酒满玻璃花满头。

小板齐声唱石州。

月如钩。

一寸横波入鬓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51:22

原文展示

轻罗团扇掩微羞。
酒满玻璃花满头。
小板齐声唱石州。
月如钩。一寸横波入鬓流。

白话文翻译

轻薄的罗扇遮掩着微微的羞涩,
酒杯满溢,头上装饰着花朵。
小板凳上齐声唱着《石州》,
月亮如钩,一缕柔波悄然流入鬓发之中。

注释

  • 轻罗:轻薄的丝织物,多指轻柔的扇子。
  • 团扇:一种圆形的扇子,常用于夏日乘凉。
  • 微羞:微微的羞涩,表现出女子的娇羞之态。
  • 酒满玻璃:形容酒杯中的酒满满的,玻璃器皿的晶莹剔透。
  • 小板齐声:指小板凳上众人齐声共唱,带有热闹的气氛。
  • 石州:指《石州慢》,是一种曲调名。
  • 月如钩:形容月亮的形状如同钩子,暗示夜晚的宁静。
  • 横波入鬓流:形容柔和的波光流淌入发鬓,带有一种轻盈的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字道生,号渭老,出生于宋代,因其诗词才情而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生活体验,强调情感的真实与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豆叶黄》写作于一个温柔的夜晚,描绘了一幅轻松愉悦的社交场景。诗中描绘的情景,很可能是诗人参加某个宴会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欢快的饮酒作乐氛围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豆叶黄》是一首描绘欢聚时刻的诗,开篇以轻罗团扇的形象引入,仿佛能感受到女子的娇羞与优雅。诗中通过“酒满玻璃”和“花满头”描绘出一种欢愉的氛围,酒桌上的热闹与欢乐瞬间呈现眼前。小板齐声唱《石州》,则把诗歌的意境推向高潮,体现出人们在音乐中共同享受的无拘无束。

最后一句“月如钩,一寸横波入鬓流”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更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感慨与留恋。月亮的光辉仿佛是时间的象征,让人感受到光阴的流逝和青春的短暂。整首诗通过温柔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美好,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轻罗团扇掩微羞:用轻罗扇子遮掩娇羞,体现女子的含蓄。
  2. 酒满玻璃花满头:酒杯满,花环在头,突出宴会的欢乐气氛。
  3. 小板齐声唱石州:大家一起唱歌,增添热闹的气氛。
  4. 月如钩。一寸横波入鬓流:描绘夜景,意象柔美,暗含对时光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如钩”,形象生动。
  • 对仗:如“酒满玻璃,花满头”,工整且和谐。
  • 拟人:“横波入鬓流”,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欢聚、饮酒和音乐展开,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珍视与感怀,展现了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快乐与温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罗:象征柔美与娇羞。
  • 团扇:代表女子的优雅与妩媚。
  • 酒杯:象征欢乐与相聚的气氛。
  • 月亮:反映夜晚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轻罗团扇”的作用是什么? A. 代表女子的羞涩
    B. 作为装饰品
    C. 用于驱赶蚊虫

  2. “小板齐声唱石州”中的“小板”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小凳子
    C. 小船

  3. “月如钩”是对什么的描述? A. 月亮的形状
    B. 星星的亮度
    C. 太阳的升起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吕渭老的《豆叶黄》更侧重于聚会的欢乐气氛,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出对离愁别绪的感慨。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百家》

这些参考书目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丰富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寇司户春怀 次韵应物有叹黄楼 次韵少游春江秋野图二首 寄豫章公三首 鸷鹊诗 送张支使 次韵性都正北山逐凉 别乡旧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 秋怀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嫁狗随狗 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厚禄高官 黍字旁的字 愤愤 卤字旁的字 破业 倒八字的字 抽头 三足鼎立 披星戴月 田字旁的字 照萤映雪 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高枕无忧 侧出 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