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7:49
满江红 同二泉师登金山作
作者:冯煦 〔清代〕
携手危岚,剩旧隐重到未荒。
汀洲外乱帆孤垒,何限凄凉。
北府兴衰归逝水,东山哀乐付残阳。
奈十年兵甲倦登临,秋树苍。
漂零久,思故乡。
百端恨,对茫茫。
算白沤无恙,尚识清狂。
更倚天风凝望极,大江东去海云黄。
问甚时归去理渔竿,烟屿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起登上金山时的感慨。他们携手站在危险的山岚之上,回忆着往昔的隐秘与重负,感叹时光流逝。望着汀洲外孤独的帆船,心中充满了凄凉的情绪。北方的兴衰如同逝去的流水,东山的悲欢又如同残阳般无情。经过十年的战乱,心中已对登高望远感到倦怠,眼前的秋树显得苍老。漂泊已久,思念故乡的情绪愈发浓烈,心中满怀怨恨,面对此时的茫茫大海。虽然我算是安然无恙,但仍然记得那份清狂的心境。更是倚靠着天风,极目远望,看到大江东去,海面上云朵如黄。最后不禁问自己,何时才能回去,去理我的渔竿,烟雾缭绕的岛屿旁。
作者介绍:冯煦,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山水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对战乱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满江红》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刻反思。开篇即描绘险峻的山岚,带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诗中“北府兴衰归逝水,东山哀乐付残阳”一句,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苍凉,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忧虑。十年的战乱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沉,诗人借助“秋树苍”的意象,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用“百端恨”来概括自己的苦闷,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最后,诗人以“问甚时归去理渔竿”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在动荡历史背景下的内心挣扎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携手危岚”意指:
A. 一人登山
B. 共同面对困难
C. 远足
“北府兴衰”主要表达了:
A. 战争的胜利
B. 历史的变迁
C. 自然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白沤无恙”是指:
A. 身体健康
B. 心情愉悦
C. 生活安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冯煦的《满江红》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感情的结合,但冯煦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自由的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鲜明的对比,冯煦的诗歌更具悲凉之感,而李白则显得洒脱。
以上内容为《满江红 同二泉师登金山作》的全面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