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2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21:23
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 王建
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
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
征人饮马愁不回,长城变作望乡堆。
蹄迹未干人去近,续后马来泥污尽。
枕弓睡著待水生,不见阴山在前阵。
马蹄足脱装马头,健儿战死谁封侯。
在长城窟,长城窟旁边满是马骨。
古时候这里没有井泉,靠的是秦朝修建城墙的士兵。
征战的士兵饮马愁苦无归,长城已变成思乡的堆垒。
马蹄印未干,人已走近,后来的马又把泥土弄得一片狼藉。
我靠着弓箭睡着等水来,却看不见阴山在前线。
马蹄脱了装具,战死的勇士又有谁能封侯呢?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边塞生活与战士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诗写于盛唐时期,正值国家频繁征战,长城作为防御工事,承载着无数战士的悲欢离合。
《饮马长城窟行》是王建在描写边塞战争与士兵情感方面的代表作。诗中通过长城窟的意象,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惨烈和士兵的无奈。开篇以“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引入,直接揭示了战场的残酷,马骨的出现象征着无数战士化为尘埃,令人心痛。接着,诗人提到“古来此地无井泉”,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艰苦,士兵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仍需忍受干渴与疲惫,进一步突显出战争的残酷。
“征人饮马愁不回,长城变作望乡堆。”这两句更是将思乡情与战斗愁苦交织,长城不仅是防线,也成为了战士们思念故乡的象征,表现出他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归属感。而“蹄迹未干人去近,续后马来泥污尽。”则通过马蹄的印记,表现了战斗的频繁与士兵的短暂,留下的只是随之而来的泥泞,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破坏。
整首诗情感沉重而深刻,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展现了士兵们的无奈与抗争,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生命的思考,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悲剧与士兵的命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无奈,揭示了思乡情与战斗的矛盾,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悲剧与士兵的命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城窟”主要象征什么?
A. 壮丽的建筑
B. 思乡的情感
C. 战争的残酷
诗中“蹄迹未干人去近”意在表达什么?
A. 战士们的归乡
B. 战斗的频繁与短暂
C. 马的疲惫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描绘自然风光
B. 表达对战争的反思与士兵的无奈
C. 赞美英雄的壮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