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2:02
《陇州咏物诗四首选二 其一 蝉》 作者:林寿图 〔清代〕
寄托在高旷,翻遭俗耳惊。
千崖集秋气,万木奏商声。
歌有楚骚逸,言如晋代清。
谅因发幽滞,天籁自孤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蝉的赞美与感慨。蝉栖息在高高的树梢,然而它的歌声却常常惊扰到那些世俗之耳。秋天的气息聚集在千山万岭之间,万木齐奏起商音,形成一曲和谐的自然乐章。蝉的歌声如同《楚辞》中逸散的情感,语言则清朗如晋代的诗篇。这大概是因为它在幽深的环境中发声,仿佛天籁之音,独自鸣唱。
《楚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深邃的情感与哲理。《晋代清》主要指的是晋代诗歌风格的清新和简练,代表如陶渊明等诗人所作。
作者介绍:林寿图,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著称。其作品多描写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蝉的描写,寄托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思。
林寿图的《蝉》是一首通过蝉的歌声反映内心情感与自然和谐的诗作。诗人以蝉为媒介,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开头两句“寄托在高旷,翻遭俗耳惊”展示了蝉在高处歌唱的孤独与不被理解,揭示了诗人与世俗的隔阂。接着的“千崖集秋气,万木奏商声”描绘出秋日山崖的景象,声韵交融,形成一幅动人的自然画面,诗人在此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后两句提到的“歌有楚骚逸,言如晋代清”则将蝉的歌声与古代诗歌的优雅相提并论,表明诗人对古典文化的崇敬与怀念。最后一句“谅因发幽滞,天籁自孤鸣”则点出了诗人对蝉的理解与共鸣,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反思,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诗词测试:
蝉栖息的地方是?
a) 低矮的草丛
b) 高旷的树梢
c) 流水的旁边
诗中提到的“楚骚”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古代诗歌
c) 一种植物
诗人将蝉的歌声比作什么?
a) 晋代的诗歌
b) 一种饮品
c) 天上的星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