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3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34:45
拟长吉十二月乐辞
作者:周密
枯桑委地成死灰,
蘋洲客雁号朝饥。
崦嵫急景寸辉薄,
夜半霜痕着绡箔。
金寒翠薄千尺台,
笑梅一笛临风哀,
佳人佳人来不来。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景象,枯萎的桑树就像死去的灰烬,漂泊在水上的雁儿因饥饿而鸣叫。山峦在急促的日光中显得光辉微弱,半夜的霜痕沾染了轻薄的纱帛。寒冷的金色阳光照射在千尺高的台面上,梅花在风中轻轻哀鸣,仿佛在呼唤心爱的女子,问她是否会来。
诗中提到的“梅”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常常与冬季相联系,表达诗人在严冬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佳人”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爱与美。
作者介绍:周密(1232年-1298年),字公权,号孟庵,南宋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洞察,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冬季,表现了冬天的萧瑟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
《拟长吉十二月乐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景象,诗人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爱情的向往。全诗以“枯桑”开篇,直观地传达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紧接着“蘋洲客雁号朝饥”,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饥饿的主题。山峦的急景和夜半的霜痕犹如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寂,形成了对比。
在情感的表达上,最后两句“笑梅一笛临风哀,佳人佳人来不来”则突出了诗人的期待与无奈。笑梅似乎在轻声呼唤着心中的佳人,但又显得无比渺小与无力,反映出一种情感的复杂与深邃。这种对比与反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张力与情感的层次感,让读者在品味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爱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
诗词测试:
“枯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繁荣
B. 衰败
C. 春天
D. 希望
“佳人”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心上人
C. 自然界的美
D. 冬天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