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1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17:58
无愁可解
作者: 陈慥 〔宋代〕
天下传咏,以谓几于达者。龙丘子犹笑之。此虽免乎愁,犹有所解也。若夫游于自然而托于不得已,人乐亦乐,人愁亦愁,彼且恶乎解哉。乃反其词,作无愁可解云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愁味。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万事从来风过耳。何用不著心里。你唤做展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此理。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这里元无我与你。甚唤做物情之外。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忧愁的看法,认为那些被视为通达之人,实际上也并非真正无忧。虽然他们似乎没有愁苦,但内心仍然有所解脱。诗中提到人们在自然中游玩,似乎是无忧无虑,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和忧愁,因此何必去解呢?反而,诗人认为无愁可解,人生百年,活着却不曾体会到忧愁的滋味。若问愁从何而来,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可以解开的问题。世事如风过耳,何必放在心上?即使有人试图展眉而笑,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达者。其实,这些道理本来就不需要表达;又何必说游玩胜过名利呢?道理在这里是错综复杂的,若不去道,反而可以更自在。这里本无我与你的分别,何必去纠结于物情之外?若是要等到醉了才能解脱,又问无酒怎能醉呢?
作者介绍: 陈慥,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常常在作品中探讨人生哲学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隐逸与自然的时节,诗人通过对“愁”的探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活态度的思索。
《无愁可解》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探讨了人们对于忧愁的理解与态度。诗中提到“天下传咏,以谓几于达者”,暗示了人们对达者的崇拜和对无忧生活的向往。然而,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即便是所谓的达者,也未必无忧。通过“游于自然而托于不得已”这一句,诗人揭示了人们在自然中追求快乐的虚幻,实际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乐与愁中挣扎。
诗中“生来不识愁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淡然态度,仿佛在说,如果我们不去刻意追求忧愁,就会发现生活其实是美好的。作品的核心在于“万事从来风过耳”,强调了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必太过在意世事的纷扰,保持一颗淡然的心,才能真正体会生活的真谛。
诗人用“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以酒作比,暗示解愁并非依赖外物,而是一种内心的领悟。整首诗以轻松的笔调传达了深邃的哲理,给人以启示,也让人反思对于忧愁和快乐的真实体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探讨人对愁苦的理解与态度,强调生活的真谛在于心态的调整,而非外在的环境。诗人通过反思与哲理,揭示了内心的自由与解脱。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无愁可解》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达者”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酒”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无愁可解》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者皆涉及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由的追求,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无愁可解》更为哲理深邃,而《月下独酌》则充满了李白特有的豪放与洒脱。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深入理解《无愁可解》的诗意,欣赏其背后的哲理,同时激发对诗歌的进一步探索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