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2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21:52
寄家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近别几日客愁生,
固知远别难为情。
梦回官烛不盈把,
犹听娇儿索乳声。
这几天与家人分离,心中感到愁苦,
我知道远离亲人是非常难受的。
梦中醒来,烛光微弱,无法照亮手边,
仍能听到幼儿索要乳汁的声音。
本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隐含着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和对生活琐事的关切。尤其是提到小孩的声音,体现了作者作为父亲的关爱和对亲情的珍视。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黄”派的代表人物,擅长诗词,尤其在小令方面有突出成就,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
此诗作于黄庭坚在外求仕期间,因公事或其他原因与家人分离,心中感到思乡之苦,目的是表达对家庭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深切感受。
《寄家》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者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愁苦与无奈。诗的开篇“近别几日客愁生”,直截了当,表明了作者的愁苦境遇,既有对离别之痛的深刻体验,也有对家庭温暖的渴望。接下来的“固知远别难为情”,则是对这种心情的自我安慰和理解,既是感慨也是无奈。
在后两句中,作者通过梦中的细节描绘,展现了他对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对孩子的牵挂。“梦回官烛不盈把”一句,透露出夜晚的孤寂与无助,烛光的微弱象征着家庭温暖的缺失。而“犹听娇儿索乳声”,则让人感受到那种浓厚的亲情,声音穿越了梦境,传达出亲子之间的深厚感情。这种对小儿声音的细腻描写,既表现了父亲的关爱,也使整首诗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与柔情。
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有致,既有对别离的愁苦,也有对家庭的牵挂,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情感世界,是对家庭情感的真实流露。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家庭亲情的思念,以及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作为父亲的柔情与无奈,表达了对家人深切的关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近别几日”指的是作者离开家几天吗?
诗中提到的“官烛”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