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刘明府归吉安》

时间: 2025-04-28 11:36:44

诗句

孤舟谁念客途难,千载身名系一官。

野寺暮寻疏磬外,故山青隔远云寒。

莲花有社何年结,江月同君今夜看。

闻道永新遗业在,才华知不负文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36:44

原文展示

孤舟谁念客途难,千载身名系一官。
野寺暮寻疏磬外,故山青隔远云寒。
莲花有社何年结,江月同君今夜看。
闻道永新遗业在,才华知不负文安。

白话文翻译

孤舟上,谁来关心我在客途上的艰难呢?千百年来,身名都系于一个官职之上。
傍晚时分,我在野寺中寻觅那稀疏的磬声,故乡的青山被远处的寒云隔开。
莲花的社团,不知是哪一年才会结成,今夜的江月与你一同欣赏。
我听说永新的遗业依然存在,才华怎么会辜负了文安呢?

注释

  1. 孤舟:指诗人漂泊在外,乘坐的孤独小船。
  2. 谁念:谁来关心、思念。
  3. 客途:客居的道路,指在外漂泊的生活。
  4. 千载:形容时间久远。
  5. 身名系一官:身世和名声都依附于一个官职上。
  6. 野寺:乡间的寺庙。
  7. 疏磬:稀疏的磬声,指寺庙中敲击的音响。
  8. 故山青:故乡的青山。
  9. 莲花有社:莲花社团,指莲花的盛会或节日。
  10. 江月:江上的月亮。
  11. 永新遗业:指永新的遗留事业。
  12. 文安:指文人的安宁、声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壁,明代诗人,出身于士人家庭,长期生活于江南地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刘明府返回吉安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惋惜与祝福,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送刘明府归吉安》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故乡、友谊和人生道路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珍视。首联“孤舟谁念客途难”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身处的孤独境地,反映出他在外漂泊、艰难的处境。接下来“千载身名系一官”,则是对自己身世的深刻反思,似乎在感叹官职的虚无,和人生意义的迷茫。

中间部分的“野寺暮寻疏磬外,故山青隔远云寒”描绘出诗人在暮色中静谧的心境,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最后两句“闻道永新遗业在,才华知不负文安”则是对朋友的鼓励与祝福,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也流露出他对友人的信任和欣赏。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舟谁念客途难:用孤舟和客途的意象,表达出漂泊者的无助与孤独,强调了身处异乡的艰辛。
  2. 千载身名系一官: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追求,抒发了对名利的思考。
  3. 野寺暮寻疏磬外: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傍晚,诗人寻求内心的宁静。
  4. 故山青隔远云寒:通过自然景色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5. 莲花有社何年结:表达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社交生活的思考。
  6. 江月同君今夜看:借助月亮的意象,传达出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惬意。
  7. 闻道永新遗业在:提到永新,表达对友人未来成就的期望。
  8. 才华知不负文安:鼓励友人相信自己的才华,一定会有好的前途。

修辞手法

  • 比喻:孤舟比喻漂泊的生活,强调孤独。
  • 对仗:如“千载身名系一官”与“闻道永新遗业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意象(如月、云、莲花等)丰富了诗的内涵,使情感更加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友情、故乡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未来的希望。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
  2. 野寺: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3. 故山青:象征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4. 莲花:象征美好与希望。
  5. 江月:象征美好的时光与共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孤舟谁念客途难”中的“客途”指什么?

    • A. 回家的路
    • B. 旅途
    • C. 故乡的路
    • D. 寻找工作的路
  2. 诗中提到的“故山青”指的是诗人的?

    • A. 家乡
    • B. 朋友
    • C. 落叶
    • D. 寺庙
  3. 诗中“闻道永新遗业在”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对事业的追求
    • B. 对朋友的鼓励
    • C. 对未来的迷茫
    • D. 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王勃
  2. 《送别》 - 李叔同
  3. 《夜泊牛津》 - 杨万里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同样是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情感深厚且意境悠远。
  • 《送别》:更直接地表达了分别的情感,意象上更为简洁,情感更为浓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送别主题上的不同表达和情感深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耿天骘许浪山千叶梅见寄 御柳 李氏沅江书堂 与吕望之上东岭 冲卿席上得行字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 代答 金山寺 送王介学士知湖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成城断金 蹑屩檐簦 谭言微中 席开头的成语 衣字旁的字 或问 从祀 四字头的字 豕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贪生恶死 火字旁的字 弓影杯蛇 花锦世界 墙花路草 金瓯无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