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 其六》

时间: 2025-05-07 08:31:55

诗句

东亭好,阑砌玉玲珑。

一点烟鬟留夕照,三层楼阁接垂虹。

人在画图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1:55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六
东亭好,阑砌玉玲珑。
一点烟鬟留夕照,
三层楼阁接垂虹。
人在画图中。

白话文翻译

东边的亭子真好,栏杆和台阶都像玉石般玲珑。
一缕轻烟飞扬,映着夕阳的余辉,
三层楼阁高耸,与垂虹相接。
好似人都在美丽的画图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亭:指东边的亭子,通常是景观中的重要元素。
  • 阑砌:栏杆和台阶,形容精致美丽。
  • 烟鬟:指轻烟,形象地描绘出烟雾缭绕的景象。
  • 夕照:傍晚的阳光。
  • 三层楼阁:高耸的楼阁,形容建筑的层次感。
  • 垂虹:指下垂的彩虹,带有梦幻色彩。
  • 人在画图中:形容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画卷中。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传统山水诗的风格,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立(约1640-1714),清代诗人,字子孟,号澄斋,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风景和抒发情感,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环境的珍视。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东亭的美丽,栏杆和台阶的玲珑,渲染了夕阳下轻烟的柔美,构建出一幅如画的风景。诗中“人在画图中”更是点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优雅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引人入胜,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诗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天人合一”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亭好: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东边亭子的赞美之情。
  • 阑砌玉玲珑:通过“玉玲珑”形容亭子的精致,展现了建筑美。
  • 一点烟鬟留夕照:描绘了夕阳下轻烟的景象,增加了诗的意境。
  • 三层楼阁接垂虹:展现了建筑的高耸与美丽,同时引入了自然元素—彩虹。
  • 人在画图中:强调人和自然的统一,表达身处美景的愉悦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亭子比作玉石,突出了其美丽。
  • 拟人:通过“人在画图中”赋予景色以生命,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中的“东亭好”和“人在画图中”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自然的美丽,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亭: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烟鬟:代表着柔和与梦幻气息。
  • 夕照:寓意着美好的时光与短暂。
  • 楼阁:象征着人类文明的繁荣。
  • 垂虹:象征着自然的奇妙与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亭”是指什么?
    A. 西边的亭子
    B. 东边的亭子
    C. 南边的亭子
    D. 北边的亭子

  2. “人在画图中”表达了什么含义?
    A. 诗人身处画中
    B. 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C. 诗人与自然的隔离
    D. 诗人与人群的融入

  3.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物有哪些?
    A. 山水、亭子
    B. 田野、村庄
    C. 建筑、花草
    D. 星月、河流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顾贞立的《望江南 其六》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顾贞立更侧重于细腻的景物描写,而苏轼则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两者共同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传记》
  • 《诗经与唐诗》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鹧鸪天 小聚 鹧鸪天 枕上作 鹧鸪天 寻姊 鹧鸪天 其二 鹧鸪天 得冼玉清教授广州肿瘤医院来书却寄,兼讯陈寅恪先生 鹧鸪天 游普陀山 鹧鸪天 山塘街 鹧鸪天 其八 人之乐 鹧鸪天 寿吴子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字旁的字 诛开头的成语 奚养 见字旁的字 一语中人 信誉卓著 四正四奇 直道事人 車字旁的字 暖结尾的成语 包含腹的成语 财帑 草字头的字 包含倒的词语有哪些 贵宾 鸦开头的成语 竹头木屑 与时消息 不吝指教 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