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5:28
原文展示:
青玉案·吊古
徐灿 〔清代〕
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芦荻浦。烟水不知人事错。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
白话文翻译:
悲伤地走错了到芜城的路,带着血泪,无处挥洒。半月的光影模糊了霜覆盖的树。紫色的箫声低沉遥远,翠色的鸟羽时隐时现,隐约听到羊车的声音。波涛如鲸,碧波浸透了横江的锁链,旧时的堡垒在芦荻丛生的水边萧瑟。烟雾和水面不知道人间的错误。战船千里,降下的帆布一片,不要怨恨莲花的步伐。
注释:
- 芜城:指扬州,古称芜城。
- 紫箫:紫色的箫,象征音乐或哀伤。
- 翠翘:翠色的鸟羽,象征美丽或变化。
- 羊车:古代贵族乘坐的车。
- 鲸波:巨大的波浪,比喻波涛汹涌。
- 横江锁:横跨江河的锁链,比喻防御工事。
- 故垒:旧时的军事堡垒。
- 芦荻浦:芦苇丛生的水边。
- 戈船:战船。
- 莲花步:比喻轻盈的步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灿,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哀婉、怀古为主。此诗《青玉案·吊古》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哀思和对现实的不满。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徐灿游历扬州时所作,通过对芜城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芜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哀思。诗中“伤心误到芜城路”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悲伤情感。随后的“携血泪,无挥处”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深度。诗中的意象如“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等,都营造出一种凄凉、遥远的氛围。最后两句“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则是在表达对历史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伤心误到芜城路”:表达了诗人因误入芜城而感到的悲伤。
- “携血泪,无挥处”:形容诗人的悲伤之深,以至于无法释放。
- “半月模糊霜几树”: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的哀愁氛围。
- “紫箫低远,翠翘明灭”:运用色彩和声音的描写,增加了诗的艺术美感。
- “隐隐羊车度”:暗示了过去的繁华和现在的落寞。
- “鲸波碧浸横江锁”:用宏大的自然景象比喻历史的变迁。
- “故垒萧萧芦荻浦”:通过对旧时军事堡垒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烟水不知人事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无奈。
- “戈船千里,降帆一片”:描绘了战船的景象,暗示了战争的结束。
- “莫怨莲花步”: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不要怨恨过去的步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鲸波碧浸横江锁”中,用鲸波比喻巨大的波浪。
- 拟人:如“烟水不知人事错”中,赋予烟水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紫箫低远,翠翘明灭”中,通过色彩和声音的对仗,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芜城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哀思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半月、霜树、紫箫、翠翘、羊车、鲸波、横江锁、故垒、芦荻浦、戈船、莲花步。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遥远的氛围,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芜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扬州
B. 南京
C. 苏州
D. 杭州
- “紫箫低远”中的“紫箫”象征什么?
A. 音乐
B. 哀伤
C. 美丽
D. 变化
- “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开始
B. 战争的结束
C. 航海的冒险
D. 商业的繁荣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是怀古诗,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徐灿的《青玉案·吊古》与杜牧的《秋夕》:两者都是怀古诗,但徐灿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历史的哀思,而杜牧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清代诗歌鉴赏辞典》
- 《徐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