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4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42:16
清气润华屋,东风吹雨匀。
花低惊艳重,竹净觉声真。
山际凝如雾,云中散似尘。
萧萧下碧落,点点救生民。
缓洒雷霆细,微沾瓦砾新。
诗成难继和,造化笔通神。
清新的气息滋润着华丽的房屋,东风轻轻地把雨水吹洒得均匀。
花朵低垂,仿佛被雨打重了,竹子被雨洗净,听到的声音更加真实。
山边的景色凝结得像雾,云中飘散的像尘埃。
细雨萧萧地从天空降下,点滴滋润了民生。
细细的雷声缓缓洒落,轻轻地沾湿了瓦砾,带来了新的生机。
诗写成了却难以继续和谐,造化的笔触透过神性。
姚合(约公元780年-842年),字子云,号宗元,唐代诗人,出生于今陕西,曾任职于地方官。姚合以其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而著称。他的诗作往往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这首诗是在雨中写作,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哲思。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常借自然景象抒发情感,通过写景抒怀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
姚合的《和座主相公雨中作》是一首描写雨天景象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的前四句通过对雨中景象的描绘,生动展现出雨水给大自然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开篇的“清气润华屋”以清新的空气与华丽的房屋相结合,塑造出一幅美好的画面。接着“东风吹雨匀”则暗示了自然的和谐,雨水在东风的吹拂下,落下得均匀而舒适。
在后面的句子中,“花低惊艳重,竹净觉声真”进一步深化了意象的描绘。花朵因雨而低垂,似乎在惊叹于大自然的变幻;而竹子在雨中更显得清净,带来一种真实的声音。这种对声音的细致描绘,使得读者能感受到一种生动的氛围。
最后几句则以“萧萧下碧落,点点救生民”转向对民生的关注,雨水不仅滋润了大自然,也给人们带来了生机。这种将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在细腻中流露出一种哲思,既有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雨中景象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与对生活的深刻关注。诗人以雨水为媒介,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创作的艰难与自然的神秘。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中“东风吹雨匀”的意思是什么?
“清气润华屋”中的“华屋”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救生民”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与《和座主相公雨中作》相似,都描写了春天的雨水。然而,李商隐的诗更侧重于对雨水的喜悦与对春天的期盼,而姚合则更注重于自然景象与民生的联系。
李商隐通过“好雨知时节”的描写,表达了春雨的及时与重要,而姚合则通过细腻的雨中景象,反映了自然的和谐美与对人间的关怀。这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方式与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与背景,以及对诗歌的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