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7:57
送友人
——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山横亘在北边的城郭,白水环绕着东边的城市。在这里分别,像孤独的蒲公英一样,随风而行,远行万里。浮云寄托了游子的心意,落日则映照了故人的情感。挥手告别,从此离去,耳边传来马儿的低鸣声。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浮云”与“落日”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表达人的离愁别绪,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李白在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其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送友人》是李白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旅途的担忧。此时,李白正处于游历的阶段,常常因友人离去而感到孤独。
《送友人》是一首抒情的五言律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两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离别时的自然环境,青山和白水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这种宁静与即将到来的离别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孤蓬象征着漂泊不定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未来旅途的担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象征,深化了对友人情感的表达。浮云寄托了游子的心情,落日则象征着离别的时刻,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则将离别的情绪推向顶峰,挥手告别的瞬间,马鸣声响起,暗示着离别的孤独与凄凉。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自然景象与情感的结合,表现了李白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无奈与思考,展现出他豪放而又细腻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表现离别的伤感与友情的珍贵,李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与淡泊的情感基调。
《送友人》是由哪个朝代的诗人创作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青山横北郭”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坚固与恒久
C. 变化
“孤蓬万里征”意指什么?
A. 旅行的乐趣
B. 漂泊的孤独
C. 归乡的期待
杜甫《送别》: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别的情感,但更加强调对故乡的怀念。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则更侧重于对友人的鼓励与祝福,情感基调相对积极。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白水:清澈的水。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别:告别。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游子意: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兹:声音词。此。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