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月漉漉篇》

时间: 2025-04-29 21:20:07

诗句

月漉漉,波烟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粉态袷罗寒,雁羽铺烟湿。

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

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20:07

原文展示

月漉漉,波烟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粉态袷罗寒,雁羽铺烟湿。
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
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月光下的美丽景象:月光柔和,波光粼粼如玉,草地上青色的莎草和盛开的桂花繁茂,芙蓉花旁边的江边树木分外迷人。诗人描写了寒冷的粉色袷衣,雁翅在湿润的烟雾中铺展。谁能看到那石帆,从船上如镜子般的水面滑入?秋天的白色和鲜红的颜色交织,水面上莲子的香气弥漫,挽着菱角的手在歌袖间轻轻划过,绿刺缠绕在银色的泥土上。

注释

  • 月漉漉:形容月光清澈,似流水般细腻。
  • 波烟玉:指水面上波光闪烁,如同玉石般的光泽。
  • 莎青:莎草的颜色,青绿色。
  • 桂花繁:盛开的桂花,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美好。
  • 芙蓉:指荷花,常生于水边。
  • 袷罗寒:袷衣,古代一种轻薄的衣物,寒意袭人。
  • 雁羽:大雁的羽毛,常寓意秋天的到来。
  • 石帆:比喻船帆,石帆在水中显得格外宁静。
  • 秋白鲜红:秋天的色彩对比,白色与红色交融。
  • 水香莲子齐:水中盛开的莲子,香气四溢。
  • 挽菱隔歌袖:手中挽着菱角,袖子轻拂,带有柔美的意境。
  • 绿刺罥银泥:绿色的刺植物缠绕在银色的泥土上,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奇特的想象、清新的风格和浓郁的情感著称。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李贺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早逝的命运与其诗歌的深度形成鲜明对比。

创作背景

《月漉漉篇》创作于唐代,正值中唐时期文化兴盛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月光、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月漉漉篇》是一首富有浪漫色彩和视觉美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开篇“月漉漉,波烟玉”便以月光和水面波纹的结合,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清新而宁静的夜晚场景。月光与水波的结合,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季的自然景象。莎青的草地与繁茂的桂花,既是对秋天丰收的赞美,也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尤其是“雁羽铺烟湿”的描绘,仿佛让人听见秋雁的哀鸣,感受到季节更替带来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浓厚的个人情感,诗人似乎在追寻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渴望在这片美景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诗的最后两句更是通过“挽菱隔歌袖”和“绿刺罥银泥”的意象,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情感融合,使得整首诗在美丽中透出一丝人性的温暖与柔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漉漉,波烟玉:以月光和水面波纹开篇,创建宁静的夜景。
  • 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描绘秋天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
  • 粉态袷罗寒,雁羽铺烟湿:通过衣物和雁羽的描写,传达出季节的寒意与孤独感。
  • 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引发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向往自由的情感。
  • 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色彩的对比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慨,秋天既有生机也有凋零。
  • 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诗人用生动的意象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漉漉”将月光比作液体,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雁羽铺烟湿”有情感,赋予生命感。
  • 对仗:在“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感悟,蕴含着对生命流逝的哲学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温柔的孤独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清明、宁静,带有浪漫色彩。
  • 莎草与桂花:代表秋天的气息,象征丰收与美好。
  • 芙蓉:美好而柔弱的象征。
  • 雁羽:象征秋天的到来与离别的哀伤。
  • 莲子:象征生命的延续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漉漉”形容的是? A. 繁星闪烁
    B. 月光清晰
    C. 雾气弥漫

  2. 诗中提到的“莎青”指的是? A. 秋天
    B. 草地的颜色
    C. 湖面的波光

  3. “秋白鲜红死”中的“死”字,表明了什么情感? A. 生命的消逝
    B. 冷清的感觉
    C. 秋天的色彩对比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月漉漉篇》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对月光的描绘,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酒的畅饮,而李贺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集》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点绛唇 减字木兰花 燕归梁 踏莎行 木兰花 木兰花(送赵判官) 更漏子 愁倚阑 愁倚阑(又名春光好)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赞画 鳥字旁的字 推宗明本 挂帅 晤商 询事考言 吞刀吐火 庙算如神 殚开头的成语 积忿 硕大无朋 凵字底的字 庙碑 齲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