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4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46:36
山僧爱山出无期,
俗士牵俗来何时。
祝融峰下一回首,
即是此生长别离。
山中的僧人热爱这山,出山却没有时间;
世俗的人牵着世俗的事,何时才能解脱?
在祝融峰下回首望去,
便是此生的长久别离。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文言文的简洁和明了,作品风格往往富有感情,语言生动。
《别盈上人》是韩愈在特定的情境下所作,反映了他对山中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失望。此诗可能是在他出游时写的,表露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别盈上人》通过对比山僧与俗士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诗的开头通过“山僧爱山出无期”表达了山僧对山的深情厚意,隐含了他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而“俗士牵俗来何时”则揭示了世俗生活的束缚与无奈,表现出诗人对世俗人情的失望。接下来的“祝融峰下一回首”生动地描绘了在高峰之下回望,产生的孤独感与别离的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离别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纷扰的无奈,表达了人生的别离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山僧爱山出无期”中“无期”是什么意思?
“俗士牵俗来何时”中的“俗士”指的是?
诗中的“祝融峰”象征什么?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韩愈的《别盈上人》更加强调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山林生活的热爱,而王维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的宁静和哲思。两者都反映了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前者偏向于对隐逸的追求,后者则更注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