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观台》

时间: 2025-05-09 18:12:58

诗句

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

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

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

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8:12:58

原文展示

观台
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
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
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
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浮世尘劳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三界(即世间一切)都没有固定的归宿,只有这座台子能让我暂时安宁。把世间的烦恼都交给白骨,而内心的光明则在寂静中显现。残余的磬声在风中轻轻飘荡,孤独的灯光在雪后的夜晚显得更加清幽。但也要小心那些顽皮的孩子,不要让他们打破这种宁静的氛围。

注释

  • 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中的三种存在状态。
  • 白骨:象征着人的肉体,暗示尘世间的无常和短暂。
  • 黄庭:指的是黄庭经,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 残磬:指剩余的磬声,象征着音乐的余韵,表达着一种空灵的意境。
  • 童子戏:指年轻人玩耍,暗示生活中的杂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观台》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此时,苏轼经历了人生的起伏,面对政治的波折,他对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刻,诗中透出一种对尘世烦恼的超然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观台》是一首在简洁中蕴含深邃哲理的诗。诗的开头便以“无所住”引出一种空灵的境界,表明对世间万物的超然与放下。接着,诗人将世间的尘劳与白骨相提并论,强调肉体的脆弱与生命的短暂,暗示着对死亡的思考与释然。

“寂照起黄庭”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光明与智慧,黄庭象征着内在的宁静。诗中描绘的“残磬”和“孤灯”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孤独与宁静的相辉映。

最后两句“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则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追求内心宁静的同时,外界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整体而言,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外界烦扰的超脱,也展示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智慧,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界无所住:表明世间一切都没有固定的归宿。
  2. 一台聊自宁:只有这座台子可以让我感到宁静。
  3. 尘劳付白骨:把尘世的劳累交给肉体的衰朽。
  4. 寂照起黄庭:内心的光明在寂静中显现。
  5. 残磬风中袅:余音缭绕,表达空灵之感。
  6. 孤灯雪后青:雪后的夜晚,灯光显得清幽。
  7. 须防童子戏:要防止外界的干扰。
  8. 投瓦犯清泠:警惕打破宁静的行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对比鲜明。
  • 隐喻:用“白骨”隐喻人的生命脆弱。
  • 象征:黄庭象征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同时警惕外界的干扰,反映了苏轼对生命、存在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界:象征复杂世俗。
  • 白骨:暗示生命的无常。
  • 黄庭: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残磬:传达空灵之美。
  • 孤灯:隐喻孤独与清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界无所住”中的“三界”指的是哪三种状态?
    A. 天、地、人
    B. 欲界、色界、无色界
    C. 生、死、转世

  2. “须防童子戏”的含义是什么?
    A. 要防止玩耍
    B. 要警惕外界干扰
    C. 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观台》与王维的《终南山》都体现了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但苏轼更强调对世俗的超然,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和夏致宏咏梅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闻雁 出榆关 至日 枕上言怀 再和彦高 文季侍郎得绿萼香梅子文待制有诗辄亦同赋 题御城寺壁 送客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帬幄 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唱对台戏 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如狼如虎 韋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种结尾的成语 亠字旁的字 阻异 手字旁的字 体膨胀 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万人坑 千里共婵娟 九鼎一丝 天文导航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弛声走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