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8:1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8:12:58
观台
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
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
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
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浮世尘劳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三界(即世间一切)都没有固定的归宿,只有这座台子能让我暂时安宁。把世间的烦恼都交给白骨,而内心的光明则在寂静中显现。残余的磬声在风中轻轻飘荡,孤独的灯光在雪后的夜晚显得更加清幽。但也要小心那些顽皮的孩子,不要让他们打破这种宁静的氛围。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观台》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此时,苏轼经历了人生的起伏,面对政治的波折,他对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刻,诗中透出一种对尘世烦恼的超然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观台》是一首在简洁中蕴含深邃哲理的诗。诗的开头便以“无所住”引出一种空灵的境界,表明对世间万物的超然与放下。接着,诗人将世间的尘劳与白骨相提并论,强调肉体的脆弱与生命的短暂,暗示着对死亡的思考与释然。
“寂照起黄庭”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光明与智慧,黄庭象征着内在的宁静。诗中描绘的“残磬”和“孤灯”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孤独与宁静的相辉映。
最后两句“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则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追求内心宁静的同时,外界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整体而言,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外界烦扰的超脱,也展示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智慧,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同时警惕外界的干扰,反映了苏轼对生命、存在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三界无所住”中的“三界”指的是哪三种状态?
A. 天、地、人
B. 欲界、色界、无色界
C. 生、死、转世
“须防童子戏”的含义是什么?
A. 要防止玩耍
B. 要警惕外界干扰
C. 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