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4:07
《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作者:苏轼
珠桧丝杉冷欲霜。
山城歌舞助凄凉。
且餐山色饮湖光。
共挽朱轓留半日,
强揉青蕊作重阳。
不知明日为谁黄。
寒霜将至,珠桧和丝杉显得格外清冷。
山城中歌舞声响,增添了几分凄凉。
我们一边享受着山的色彩,一边品味着湖的光辉。
共乘着红色的船,留恋这美好的一天,
强行将青色的菊花捏成重阳的花朵。
不知明日,花会为谁而凋零。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重阳节前夕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期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寓意长寿,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与节日习俗,展现了对生活的深思。
苏轼的《浣溪沙》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首句“珠桧丝杉冷欲霜”以细致的自然描写开篇,给人以寒冷、肃杀之感,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也为后面的情感铺陈奠定了基础。第二句“山城歌舞助凄凉”则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结合起来,透过歌舞的欢愉,反衬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随后,诗人转向对景的享受,“且餐山色饮湖光”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陶醉,然而这种陶醉又显得有些无奈。接着“共挽朱轓留半日”则是与友人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愿望,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温暖。
最后一句“不知明日为谁黄”,则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也隐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思索。整首词在清冷的氛围中,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期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美好的景色与凄凉的情感之间,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珠桧”和“丝杉”分别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与高洁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b
“不知明日为谁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迷茫与无奈
c. 幸福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
b. 春节
c. 重阳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