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2:39
闲居多僻静,犹恐道相违。
只是夜深坐,那堪春未归。
嫩苔粘野色,香絮扑人衣。
纵有野僧到,终朝不话非。
在这幽静的居所,我常常感到孤独,生怕与外界的道理相悖。只是夜深人静时,我独自坐着,无法忍受春天尚未归来。嫩绿的苔藓沾染了野外的色彩,飘散的花絮扑打着我的衣服。即使有野僧来到,我也终日不愿与他谈论是非。
作者介绍:姚合,唐代诗人,字景仁,号千里,出生于汝南,曾任职于地方,晚年隐居,作品以写景抒情见长,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姚合隐居时期,体现了他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世俗纷争的淡漠。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春天到来的渴望。开头两句“闲居多僻静,犹恐道相违”即点明了诗人的心境,他在幽静的环境中,虽享受着清静,却又因内心的孤寂而感到恐慌,生怕与世俗的道理产生距离。接下来的“只是夜深坐,那堪春未归”,更是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而诗人却在深夜中独自坐着,感受到的只是孤独与无奈。
“嫩苔粘野色,香絮扑人衣”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鲜活的苔藓和飘散的花絮,仿佛在提醒诗人春天的到来,增添了生机与美感。最后一句“纵有野僧到,终朝不话非”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俗争执的淡漠,即使有野僧相伴,诗人也不愿意谈论是非,显示出他对宁静与内心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极具哲理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同时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淡漠,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闲居多僻静”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热闹生活
B. 隐逸生活
C. 忧愁生活
答案:B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渴望与期待
C. 恨春
答案:B
“纵有野僧到,终朝不话非”中“话非”是什么意思?
A. 谈论是非
B. 讨论哲理
C. 聊天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