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穷边词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7-30 12:48:50

诗句

将军作镇古汧洲,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2:48:50

原文展示:

将军作镇古汧洲,
水腻山春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
行人不信是边头。

白话文翻译:

将军驻扎在古老的汧洲,
水流清澈,山色柔和,春意盎然。
在宁静的夜晚,城市中丝竹乐声四散,
行人们不敢相信这里是边境的地方。

注释:

  • 将军:指负责边境防守的军事首领。
  • 汧洲: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 水腻:形容水流清澈、滋润。
  • 气柔:指气候温和,春天的气息柔和。
  • 丝管:指丝竹乐器,象征音乐。
  • 边头:指边境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约公元780年-约公元842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阮亭,晚唐诗人之一。他以清新自然、贴近生活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塞与乡村的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姚合任职边疆期间,反映了他对边境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诗歌背景下,边疆地区的安全与安定往往与军队的驻守有关,诗中将军的镇守和春天的柔和气候形成对比,展现了边境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歌鉴赏:

《穷边词二首 其一》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境地区的春日景象。诗的开头通过“将军作镇古汧洲”,引入了军事主题,设定了一个边关的背景。接着“水腻山春气柔”展现了自然的美好,水和山的清新使得冷峻的边关生活显得温暖宜人。

在“清夜满城丝管散”中,夜晚的宁静与音乐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乐声传达了士兵们的生活情趣,展现出一种不拘泥于严肃军事的生活态度。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边疆不仅是战斗的地方,也是生活的乐土。最后一句“行人不信是边头”更是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这个边境地区的美好想象,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是边缘之地,反而像是一个繁华的城市。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夜晚的音乐,表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将军作镇古汧洲”:指出将军的驻扎地,设定了边境的背景。
  2. “水腻山春气柔”:描绘自然景色,水清山美,春天气息柔和,反映出边境的宁静。
  3. “清夜满城丝管散”:夜晚乐声四溢,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4. “行人不信是边头”:行人感到不可思议,这里竟是边境,展现了边境的美好与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腻山春”、“清夜满城”,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将乐声与城市生活结合,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 对比:边境与城市生活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境的春天美景,传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边境并非只有严酷与孤寂,也可以是温暖和美好的生活场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着守护与责任。
  • 水腻: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丝管:象征着文化与生活的乐趣。
  • 边头:象征着边境的孤独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名“汧洲”位于今天哪个省份? A. 陕西
    B. 甘肃
    C. 山西

  2. 诗中“清夜满城丝管散”描述的是哪种场景? A. 白天的繁忙
    B. 夜晚的音乐
    C. 军事训练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边境的严酷
    B.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 将军的英勇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 姚合的边塞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境的景色,但王之涣更注重宏伟的自然风光,而姚合则更细腻地展现了边境生活的细节与情感,体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后赤壁赋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望江南·超然台作 前赤壁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江城子·密州出猎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盗名欺世 齿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六街三市 四点底的字 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入字旁的字 画脂镂冰 山林之士 包含蒨的词语有哪些 偎红倚翠 反听 左推右挡 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逞己失众 三槐九棘 诚心诚意 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