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时间: 2025-05-07 08:16:24

诗句

史祝周坛日,人忧杞国时。

饮池无善效,頮水有遗辞。

仙伏朝三后,蕃仪集四夷。

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6:24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文同 〔宋代〕

史祝周坛日,人忧杞国时。 饮池无善效,頮水有遗辞。 仙伏朝三后,蕃仪集四夷。 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

白话文翻译:

史官在周坛祈祷的日子,人们忧虑着杞国的未来。 即使饮用池水也没有好的效果,洗水时还留下了遗言。 仙人朝拜三位后妃,蕃国的礼仪聚集了四方夷族。 从今以后,黄河与洛水,将长久地倾泻着凤台的悲伤。

注释:

  • 史祝:史官的祈祷。
  • 周坛:周朝的祭坛。
  • 杞国:古代国名,此处可能指国家或政权的忧虑。
  • 饮池:比喻无益的行为。
  • 頮水:洗水,此处指遗言。
  • 仙伏:仙人朝拜。
  • 三后:三位后妃。
  • 蕃仪:蕃国的礼仪。
  • 四夷:四方夷族。
  • 河与洛:黄河与洛水,象征国家。
  • 凤台:指宫廷或重要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为纪念仁宗皇帝而作的挽诗。仁宗皇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但晚年也面临一些内忧外患。文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思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史官祈祷、国家忧虑、无益行为、遗言留下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仁宗皇帝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史祝周坛日,人忧杞国时”一句,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也暗示了对未来的不安。“饮池无善效,頮水有遗辞”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和忧虑的情感。最后两句“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以黄河与洛水的长久流淌,象征国家的不朽和悲伤的永恒,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深重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史祝周坛日,人忧杞国时”:史官在周坛祈祷的日子,人们忧虑着杞国的未来。这里通过史官的祈祷和杞国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仁宗皇帝逝世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2. “饮池无善效,頮水有遗辞”:即使饮用池水也没有好的效果,洗水时还留下了遗言。这里通过无益的行为和遗言的留下,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无奈和忧虑。
  3. “仙伏朝三后,蕃仪集四夷”:仙人朝拜三位后妃,蕃国的礼仪聚集了四方夷族。这里通过仙人的朝拜和蕃国的礼仪,展现了国家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4. “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从今以后,黄河与洛水,将长久地倾泻着凤台的悲伤。这里通过黄河与洛水的长久流淌,象征国家的不朽和悲伤的永恒,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深重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饮池无善效”中的“饮池”比喻无益的行为。
  • 象征:“河与洛”象征国家,“凤台”象征宫廷或重要场所。
  • 对仗:“史祝周坛日,人忧杞国时”中的“史祝”与“人忧”,“周坛日”与“杞国时”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仁宗皇帝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通过史官的祈祷、无益的行为、遗言的留下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仁宗皇帝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史祝:史官的祈祷,象征对过去的怀念。
  • 杞国:古代国名,象征对未来的不安。
  • 饮池:无益的行为,象征无奈和忧虑。
  • 頮水:遗言的留下,象征无奈和忧虑。
  • 仙伏:仙人朝拜,象征国家的繁荣。
  • 蕃仪:蕃国的礼仪,象征文化的交流。
  • 河与洛:黄河与洛水,象征国家的不朽。
  • 凤台:宫廷或重要场所,象征悲伤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史祝周坛日”中的“史祝”指的是什么? A. 史官的祈祷 B. 史官的记录 C. 史官的祭祀 D. 史官的书写 答案:A

  2. 诗中“饮池无善效”中的“饮池”比喻什么? A. 有益的行为 B. 无益的行为 C. 有益的思考 D. 无益的思考 答案:B

  3. 诗中“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中的“河与洛”象征什么? A. 国家的不朽 B. 国家的衰败 C. 国家的繁荣 D. 国家的变迁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 杜甫的《春望》: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文同的《仁宗皇帝挽诗十首》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但文同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文同的《仁宗皇帝挽诗十首》与杜甫的《春望》: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但文同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文同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沈朝议之渊挽诗 沈朝议之渊挽诗 芍药 剡溪 三孤山 日者郑生谓余晚遇至人享上寿其词多诞以诗 秋日书怀 秋日书怀 琼花 筇竹杖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肠可断 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转结尾的成语 合道 捉风捕影 重峦迭嶂 仁隐 省率 廾字旁的字 淫言诐行 感今怀昔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黹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生开头的成语 赤字旁的字 苍颜白发 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