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6:24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文同 〔宋代〕
史祝周坛日,人忧杞国时。 饮池无善效,頮水有遗辞。 仙伏朝三后,蕃仪集四夷。 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
白话文翻译:
史官在周坛祈祷的日子,人们忧虑着杞国的未来。 即使饮用池水也没有好的效果,洗水时还留下了遗言。 仙人朝拜三位后妃,蕃国的礼仪聚集了四方夷族。 从今以后,黄河与洛水,将长久地倾泻着凤台的悲伤。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为纪念仁宗皇帝而作的挽诗。仁宗皇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但晚年也面临一些内忧外患。文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思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史官祈祷、国家忧虑、无益行为、遗言留下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仁宗皇帝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史祝周坛日,人忧杞国时”一句,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也暗示了对未来的不安。“饮池无善效,頮水有遗辞”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和忧虑的情感。最后两句“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以黄河与洛水的长久流淌,象征国家的不朽和悲伤的永恒,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深重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仁宗皇帝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通过史官的祈祷、无益的行为、遗言的留下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仁宗皇帝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史祝周坛日”中的“史祝”指的是什么? A. 史官的祈祷 B. 史官的记录 C. 史官的祭祀 D. 史官的书写 答案:A
诗中“饮池无善效”中的“饮池”比喻什么? A. 有益的行为 B. 无益的行为 C. 有益的思考 D. 无益的思考 答案:B
诗中“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中的“河与洛”象征什么? A. 国家的不朽 B. 国家的衰败 C. 国家的繁荣 D. 国家的变迁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