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3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35:36
元日感怀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春天悄然到来,然而湘南的朋友们还未归来。
今天又是一年,感觉去年的事情并不相同。
篝火已经熄灭,孩子们穿着鲜艳的衣服。
在异乡没有旧友,车马到我家门口的也很稀少。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湘南”可以引申为诗人的故乡,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在新年之际,感受到的孤独和失落,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迁以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阮,号葱岭,唐代著名诗人,政论家。他以诗词风格豪放、清新著称,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与个人情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农历新年,表达了诗人在异乡过年的孤独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唐朝时期,诗人多在外任职,与家乡的联系往往因远离而变得疏远。
《元日感怀》是刘禹锡在春节之际创作的一首诗,虽是节日的主题,但诗中渗透着浓厚的乡愁和对过往的思考。开篇“振蛰春潜至”,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复苏,然而紧接着“湘南人未归”,便引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对故乡亲友的思念。诗人在新年第一天,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变化,心中产生了许多感慨。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一句,突出了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陌生和不同,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在“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中,篝火的熄灭象征着节日气氛的散去,儿童的彩衣则是对生活继续的希望与美好的象征。
最后两句“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则是对身在异乡的无奈与孤独的直接表达。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节日的场景,更是在反映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整首诗在春天的美好与个人的孤独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而感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在外乡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普遍的乡愁与人生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湘南”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湖南
B. 四川
C. 广东
“燎火委虚烬”的意思是:
A. 篝火正在燃烧
B. 篝火已经熄灭
C. 篝火即将结束
诗人对过年的感受是:
A. 快乐
B. 孤独
C. 忙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元日》相比,刘禹锡的《元日感怀》更加突出个人的情感与孤独,而王安石则更侧重于节日的热闹与喜庆。两首诗都围绕春节这个主题,但展现的角度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这份文本为《元日感怀》的全面解析,涵盖了原文、白话文、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以及相关作品对比。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