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2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6:45
丈夫不合自穷愁,藜藋先须天下忧。
君不唐虞皆我罪,民推沟壑更谁尤。
须将兼济为吾事,若只诚身亦我羞。
满纸古人皆有道,如其所学愿轲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忧虑。诗人认为,丈夫(指有才干的人)若没有合适的机会,必然会感到困苦,而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忧虑的是国家的安危。诗人自责,认为君主的失误与自己有关,百姓在困境中互相推责又能怪谁呢?他希望能够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人,而不仅仅是嘴上说说,如果只是诚心诚意却不付诸实践,那他感到羞愧。最后,诗人提到古人留下的道理,希望自己能如同轲丘(指孔子的弟子)那样去学习。
王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反映对社会的关怀与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王令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焦虑之时。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王令的《秋日偶成呈杜子长显之兼简仲美刘丈》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考的诗作。诗中,王令以“丈夫不合自穷愁”开篇,直白地道出当时士人面对困境的无奈,感叹有才之人无法施展才华,造成了社会的困顿。接下来的“君不唐虞皆我罪”,更是将责任推至自己,体现出士人的自责与责任感。
诗中反复提到的“兼济”,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单靠个人的诚心是不够的,必须将这种诚心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人。最后一句“满纸古人皆有道”则是对古代先贤智慧的呼应,诗人希望能从中汲取力量,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境遇的沉思,也有对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整首诗围绕士人的责任与社会现状展开,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行动的反思,强调了学习古人智慧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藜藋”象征什么?
王令在诗中对君主的态度是:
“兼济”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杜甫的《春望》与王令的《秋日偶成》均反映了士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杜甫在《春望》中通过“国破山河在”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痛苦,而王令则通过对自我责任的反思,强调了士人对社会的担当。两首诗在情感上虽不同,却都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