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4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41:11
老人八十余,不识城市娱。
造物偶遗漏,同侪尽丘墟。
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
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陈家紫,甘冷恐不如。
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
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
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
这位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不再认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造物似乎忽视了他,而他的同龄人都已归于土丘。
他生平未曾渡过江水,水的北边有个隐居之所。
他手中插着荔枝枝条,种植了三百株。
不要说陈家种的紫荔枝,甘甜又凉爽,恐怕还不如我这荔枝。
你来树下坐坐,饱餐一顿带走剩余的食物。
回到家中留给儿子,怀抱的东西绝不能空虚。
有酒请你来喝,不必问我有没有钱。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歌、散文、词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作品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婉约,深受后世推崇。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是苏轼对陶渊明“归园田居”主题的回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描绘的隐居生活,体现了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展示了老年生活的淡泊与自足。
本诗通过描写一位年过八十的老人的田园生活,展现了对宁静与自然的向往,反映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诗中老人虽然年迈,但他对城市的喧嚣毫不留恋,表现出对世俗的超然。通过“同侪尽丘墟”的意象,体现了生死的无常与孤独感,更加突显了老人的隐居选择。
诗中“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老人的田园劳作,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荔枝作为一种美味水果,象征着丰收与快乐,反映了老人在自然中找到的满足与幸福。对比“莫言陈家紫,甘冷恐不如”,则流露出对自家劳动成果的自豪,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哲学。
“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表达了老人的热情好客,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共享的乐趣。最后一句“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更是强调了朋友间的真挚情谊,超越了物质的束缚。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传达了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通过描绘老人的生活,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中老人多少岁?
诗中提到的荔枝树有多少株?
诗中提到的“莫言陈家紫”意指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