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1:03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这首诗描绘了环州的美丽景色,四周是无尽的白水和苍翠的山脉。与那美景相比,我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东边的人家崇拜孔子,西边的人家崇拜颜渊。市场上的物价平稳,农田之间没有争吵。周公和管仲蔡的遗憾是没有小茅屋。我吃得饱,靠薇菜和蕨菜充饥。门生们送来柴米,解救了我无烟的厨房。喝斗酒,吃只鸡,尽情欢歌送别华颠。禽鸟和鱼类又怎会知道我的悠闲呢?悠然自得未必就是理想,随心所欲我自得其乐。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因政治斗争被贬,形成了其独特的生活哲学。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苏轼被贬至黄州时创作的,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苏轼的《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其一》以环州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有限生命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描绘出清丽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提出了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物价稳定与农民的生活安宁,显示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认可。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如“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传达出一种自给自足的满足感。他以“斗酒与只鸡”的欢快场面,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最后,他强调了悠闲自得的生活哲学,表明对“悠然自得”的追求。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田园诗的经典之作,体现了苏轼的文学风格和人生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的《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其一》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景象?
A. 官场生活
B. 田园生活
C. 战争生活
诗中提到的“周公与管蔡”代表了什么?
A. 政治人物
B. 农民生活
C. 儒家文化
诗中“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
B. 自足
C. 忧愁
答案:1-B, 2-C,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