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1:18
相公早勒太常铭,康乐当家更典刑。
枪急曾看飞鸟过,笔精时作换鹅经。
极知许国心常赤,趁取封侯鬓尚青。
若到都城见知旧,为言江汉有浮萍。
这位公子早已在太常做了铭文,康乐之时他更是当家主持典刑。
我曾见过急于出征的飞鸟,笔头下也偶尔写出变化的鹅经。
他对国家的忠心是如此赤诚,趁着年轻的时光去争取封侯。
如果他能够到都城去见到以前的旧友,想要告诉他们江汉一带的浮萍。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良,号惭愧,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历任各地官职,以其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风格清新,常带有浓厚的历史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孝祥为送别好友刘伯同入觐之际,表达了对刘伯同前途的祝福和对国家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张孝祥对刘伯同的深切祝福与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开头两句提及刘伯同的聪明才智,赞美他在礼仪和法律方面的才能,显示出对朋友的赞誉与欣赏。接下来几句,诗人以飞鸟为喻,描绘刘伯同急于施展抱负的心情,表现出他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
诗中“极知许国心常赤”一句,尤为深刻,直指刘伯同的赤诚之心,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与报国情怀的共鸣。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和对故乡江汉的感慨,使用“浮萍”作为象征,既有对漂浮不定的感叹,也反映了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和对故土的眷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深思,体现了张孝祥的文人情怀和对时代的关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刘伯同的祝福,体现了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张孝祥的“送刘伯同侍开府公入觐”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极知许国心常赤”中“常赤”意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孝祥与杜甫的作品都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国家的关心,但张孝祥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多描绘国家的苦难与个人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张的诗更显明朗积极,杜则更为沉郁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