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1:43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三
作者: 杨万里
芦挥麈尾话清秋,
柳弄腰支舞绿洲。
引得江风颠入骨,
戏抛波浪过于楼。
十程拟作一程快,
一日翻成十日留。
未到大江愁未到,
大江到了更添愁。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芦苇随风摇曳,像在谈论清秋的到来;柳树轻柔地扭动着身姿,仿佛在绿洲中翩翩起舞。江风吹来,令人感到刺骨的寒意,波浪嬉戏着掀起,仿佛要把楼阁也卷入其中。诗人本打算快快行程,却发现一日的时间仿佛变成了十日的漫长等待。未到达大江时就已感到忧愁,而当大江到来时,忧愁却愈加加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并称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因避风而行,途经小港,经过荻港,最终想要到达大江。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在旅途中所经历的心情变化。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和人的心情变化。开首以“芦挥麈尾话清秋”引入,生动刻画了秋日的氛围,令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芦苇荡中,感受到自然的清新气息。接着通过“柳弄腰支舞绿洲”,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生动,柳树的舞动似乎回应了秋天的到来,增添了诗的动感。
诗中“引得江风颠入骨”,将自然的冷冽与人的感受紧密结合,体现出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同时,波浪的“戏抛”赋予了自然以生命,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接下来的“十程拟作一程快,一日翻成十日留”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受,显示了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最后两句“未到大江愁未到,大江到了更添愁”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对即将抵达的期待与忧愁交织,深刻地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感知,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秋景,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歌探讨了人在自然界中的感受与思考,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悟、对时间流逝的焦虑,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忧愁,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芦挥麈尾”中“麈”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扇子
C. 竹子
D. 鱼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旅程的焦虑?
A. 柳弄腰支舞绿洲
B. 十程拟作一程快
C. 引得江风颠入骨
D. 大江到了更添愁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秋天的赞美
B. 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忧愁
C. 对自然美的描绘
D. 旅行的乐趣
答案: 1.B 2.B 3.B